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宋仁宗朝谏官活动与怪奇文风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求是学刊》2015年第201 张贵 参加讨论

    庆历二年(1042)六月,石介任国子监直讲,庆历四年三月又被授予直集贤院兼国子监直讲,同年十月通判濮州。石介强烈的谏诤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其怪诞、邀名的行为,在他主持太学后,对太学生的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太学生又受科举中谏诤要求的激发,出现一股积极进谏、议论时事、干预政治的热潮,并进而发展为狂诞怪奇、沽激邀名的弊病。
    其实,早在景祐二年石介提举南京应天府书院事时,欧阳修就担心他的狂怪举动对学子产生不良影响,在《与石推官第一书》中对之劝诫,可谓极有先见之明。田况说石介任国子监直讲时,“好议都省时事,虽朝之权贵,皆誉訾之,由是群谤喧兴,渐不可遏”[10](P10),即指出石介“好议论都省时事”的行为对太学生谤言兴起的作用。庆历三年,时任国子监直讲的石介作《庆历圣德颂》,被广泛传播,连巴蜀之地年幼的苏轼都有所听闻,太学生自然更是深受影响。到了庆历七年(1047),何郯批评石介“道未周而好为人师,致后生从学者多流荡狂妄之士。又在太学日,不量职分,专以时事为任”[1](P3877)。即是针对他不是谏诤之臣,却好议论时事,导致太学生“多流荡狂妄之士”而言。
    石介对太学生的影响,从何群的行为表现可窥见一斑。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何群喜激扬议论,到太学后,石介命弟子推其为学长,从而树立起他在太学中的榜样地位。而何群也因此受到鼓舞,“与人言,未尝下意曲从。同舍人目群为‘白衣御史’”[1](P4599-4600),由此可见他强烈的谏诤精神和执拗的性格。何群建议恢复古衣冠,已是十分迂诞。他还谏言罢去科举之赋,这一主张与谏官同,当是出于相似的谏诤心理。当谏言不被采纳时,他便痛哭不已,并将自己所作八百篇赋悉数焚烧,其行为可谓偏激、怪诞至极,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石介。何群是太学生受石介影响的典型代表,同时他更进一步地影响了其他太学生的行为。
    3.仁宗通过科举求谏对狂怪风气的促进
    太学生干预时事、标新立异的风气还受到科举谏诤要求的促进。早在景祐年间,张唐卿便将谏诤因素引入了科举考试,并以此取得高第。庆历年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仁宗主动为科举考试增加了进谏要求。庆历二年殿试,仁宗将赋题定为“应天以实不以文”,明显具有求谏的意图。谏诤精神强烈的欧阳修闻讯后即拟作一篇,并对仁宗此举大加赞誉,《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引状:
    臣伏睹今月十三日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题目初出,中外群臣皆欢然,以谓至明至圣,有小心翼翼事天之意。盖自四年来,天灾频见,故陛下欲修应天以实之事。时谓出题以询多士,而求其直言。外议皆称,自来科场只是考试进士文辞,但取空言,无益时事。亦有人君能上思天戒,广求规谏以为试题者。此乃自有殿试以来,数百年间最美之事,独见于陛下。然臣窃虑远方贡士乍对天威,又迫三题,不能尽其说以副陛下之意。臣忝列书林,粗知文字,学浅文陋,不自揆度,谨拟御题撰成赋一首。不敢广列前事,但直言当今要务,皆陛下所欲闻者。臣闻古者圣帝明王,皆不免天降灾异,惟能修德修政,则变灾为福,永享无穷之休。臣不胜大愿。其赋一首,谨随状上进。[4](P846-847)
    欧阳修指出,历来科场之文都只注重文辞而脱离现实,而仁宗却出题征求应试者对时政的建议,“广求规谏”。因此被他赞为“自有殿试以来,数百年间最美之事”。欧阳修担心应试者不能尽言时事,遂作一篇《应天以实不以文赋》,“直言当今要务”。仁宗在科场中求谏的做法,对学子关注现实、激扬时事精神的高涨有很大促进作用。再加上欧阳修亲自拟作,现身说法,以他在士人中的影响,对学子当也有很大鼓励。因此,谏诤活动存在的标新立异、惊众取誉、攻讦求进的弊病也势必在太学生中更炽。科场中流行的怪诞、攻讦风气,必然对文人好尚起到引导作用,因而“太学体”影响超出太学,士人或在文章中发奇谈怪论,肆意诋毁,或在创作形式上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欲借此惊众取誉,沽激求进。
    庆历二年欧阳修因仁宗为科举加入谏诤要求而欣喜,但随着认识逐渐转变、政治经验日趋丰富,他意识到了偏激、攻讦行为对士风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对求奇求怪、沽激邀名风气做了多次批判。嘉祐二年,欧阳修利用权知贡举机会对“太学体”痛加排抑,当时以怪诞声名显著者全部落榜。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打击,不仅为纠正文风,同时也为纠正士人通过怪奇以惊众取誉、沽名徼进的士风。如此以来,“太学体”盛行受科举谏诤活动促进,也由于科举对其摒弃而衰落。
    可见,景祐年间,张唐卿受谏官活动、谏诤精神影响,在所试策论中“言切规谏”,用科考之文进谏,已开“太学体”风气之先。庆历年间,整个士人阶层谏诤精神高涨,石介主盟太学后,其强烈的谏诤精神、好名心理对太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太学中形成议论时政、标新立异的风气。庆历二年仁宗又为科举考试增加了进谏要求,为了中第,学子必然极力迎合,在科考中关注现实、谈论时政,将试文作为谏言的载体。这种做法本就不符合常规,容易被认为是怪奇、邀名求进。更何况浮薄之人为惊众取誉以求进,发论怪异,肆意诋毁,于是怪诞、攻讦之风盛行。文章创作或打破文体规范,或不顾试题所问,妄肆胸臆,条陈他事,出现了“以怪诞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烦为赡”的弊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