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唐代“取士文学”研究——唐代试判制度考述(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陈勤娜 参加讨论

    实际上,书判拔萃科亦当首现于同时。前言之,吏部一向以书判择人,且惯有考定等第之制,选人参选无资格限制时皆参加常选,“试判两道”[13],佳者则为“入等”;实行“循资格”后,符合格限的选人参加常选,格限未至的选人,加试一道判文(即试判三道),且成绩特别突出者(高于“佳者”)为“书判拔萃”。故《通典》云:“(常选试判)佳者登于科第,谓之‘入等’;其甚拙者谓之‘蓝缕’,各有升降。选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亦曰‘超绝’。词美者,得不拘限而授职。”[1]362
    然则书判拔萃科也有一个渐趋规范的过程。《唐会要》载天宝十一载十二月二日诏:“文部选人调集者,宜审定格限,令集铨日,各量官资、书判、状迹、功优,据阙合留,对众集便定。其宏词博学,或书判特优、超绝流辈者,不须定以选数,听集。”[6]1613将实为博学宏词科与书判拔萃科的情况,分别称作“宏词博学”者和“书判特优、超绝流辈者”,并以下诏的形式重申其“不须定以选数听集”的规定,亦可从侧面证明当时书判拔萃科未成定制。至大历时赵匡言:“宏词、拔萃,以甄逸才;进士、明经,以长学业,并请依常年例。”[1]426则已形成惯例。
    正因常选试判入等与书判拔萃科在试项(判)、标准(优秀)、结果(从优授官)上的相似性,人们常将二者混淆,如徐松《登科记考》将试判入等皆系“拔萃科”下。实际上,书判拔萃科是常选试判的进一步深化:其一,常选的选人参选需要满足年考资格限制,书判拔萃科则不限选数听集;常选试判入等从优授职,书判拔萃科“得不拘限而授职”,其待遇应更为优厚;其二,唯其参选资格宽严不同,而结果处置高低有差,试判的实施与录取的标准必有差别:二者虽试项皆为判,但常选试判两道,书判拔萃科试判三道;书判拔萃科之谓“超绝”,定然要比常选入等的“佳者”更胜一筹;其三,常选需要综合选人的出身、资历、身言书判等多方面表现铨授官职,虽试判“入等”可从优授职,然表现平平亦可照常决定留放。书判拔萃科则唯据试判优劣勘定登科与否。由此可知,较之常选,试判在书判拔萃科中的作用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