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卫既齐:《魏陶庵踵芳堂诗序》,《廉立堂文集》卷4,《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65册,第268页。 ②这一问题可参见蒋寅:《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中编第六章“清代文学与科举制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③高津孝:《琉球诗课与试帖诗》,收入氏著:《科举与诗艺——宋代文学与士人社会》,潘世圣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3—198页;杨春俏:《清代科场加试试帖诗之始末及原因探析》,《东方论坛》2005年第5期;孙琴安:《乾隆年间的科举改革与诗歌繁荣》,《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5期;唐芸芸:《清代科举加试试帖诗之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马强才:《科考律诗新政与清代中后期杜诗学的新变》,蒋寅、张伯伟主编:《中国诗学》第17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④参见毛奇龄:《西河诗话》卷5,乾隆间萧山毛氏书留草堂刊本。 ⑤《全唐诗》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册,第5页。 ⑥陶煊辑:《唐五言六韵分类排律选》序,康熙五十五年刊本。 ⑦参见韩胜:《清代唐诗选本研究》附录“清代唐诗选本编年简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65—279页。 ⑧沈德潜辑:《唐诗别裁集》卷首,乾隆二十八年教忠堂重刊本。 ⑨如赵翼《瓯北集》卷12还保留着乾隆十九年应中书试之作,题为《赋得红叶当阶翻》。 ⑩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1922年刊本。 (11)吴敬梓:《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32页。 (12)可参见杨春俏《清代科场加试试帖诗之始末及原因探析》(《东方论坛》2005年第5期)、唐芸芸《清代科举加试试帖诗之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两文的论述。 (13)臧岳辑:《应试唐诗类释》卷首,康熙五十四年刊本。 (14)《高宗实录》,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庚申,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5册,第694—695页。 (15)素尔讷等纂:《钦定学政全书》,乾隆三十九年武英殿刊本。 (16)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15,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册,第280页。 (17)李元复:《常谈丛录》,敦本堂刊巾箱本。 (18)叶抱崧《说叩》:“西河毛氏选唐人试诗,目曰试帖。按:《通典》称明经先帖文,然后行试帖经之法,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惟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为通。试帖之名,盖与诗赋无涉。”(张潮辑:《昭代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册,第1305—1306页) (19)梁章钜:《试律丛话》卷3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576页。 (20)不只是纪昀、金甡、吴锡麒、聂铣敏一辈试帖名家刊有试帖诗集及注释,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人物也刊其课稿。如吴文俊有《薇云小舍试帖诗课》2卷、《续编》2卷,吴楷有《十杉亭帖体诗笺注》5卷、《续编》2卷,均为六也楼发兑。 (21)吴廷琛:《试律丛话序》,梁章钜:《试律丛话》卷首,第493页。 (22)《清史稿》卷108,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2册,第3149页。 (23)钱载:《萚石斋文集》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下册,第89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