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孙犁与贾平凹的文学互动(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争鸣》2015年第20151期 张莉 参加讨论

    四、“我也忽然梦到你”
    1982年到1983年,年轻的贾平凹似乎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低谷,他写信向孙犁诉说苦闷。孙犁很快回复他:“昨天晚上收到你的信,因为赶写一篇文章,未得及时奉复。今天早些起床,先把炉子点着,然后给你写信。”(13)老人表达了自己想和他谈心的愿望,“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可以说神交已久,早就想和你谈谈心了。前几个月,我也忽然梦到你,就像我看到的登在《小说月报》上你的那张照片。”(14)在这封信里,他并没有直接针对某个问题讨论,而是谈到了自己写诗歌不被读者理解,生活中的苦闷,以及自己晚年的孤独寂寞。
    转而,在信的末尾处,他安慰他的年轻朋友:“我的经验是:既然登上这个文坛,就要能听得各式各样的语言,看得各式各样的人物,准备遇到各式各样的事变。但不能放弃写作,放弃读书,放弃生活。如果是那样,你就不打自倒,不能怨天尤人了。”(15)
    1983年7月30日,孙犁收到贾平凹的信,年轻人很可能再次诉说了所遇挫折,老人为此有些担心:“今天晚饭前,收到你的信,我心里有些不平静,吃过饭,就给你写信。”他还是鼓励贾平凹:
    我觉得,从事创作,有人批评,这是正常的事。应该视若平常,不要有所负担,有所苦恼。应该冷静地听,正确的吸取,不合实际的,放过去就是。不要耽误自己写作,尤其不可影响家人,因为他们对文艺及其批评,不明底细,你应该多给他们解释。
    前几天北京来人,和我谈起了你。我说,青年人一时喜欢研究点什么,甚至有点什么思想,不要大惊小怪。过一段时间,他会有所领悟、有所改变的。那位同志也是这样看。
    似乎许多人传说贾平凹有佛教思想,这在当时是非常敏感。孙犁开导他,先从自我说起,“我也买过一些佛经,有的是为了习字(石刻或影印唐人写经),大部头的,我都读不下去,只读过一篇很短小的‘心经’,觉得是其中精华。作为文化遗产,佛教经典,是可以研究的。但我绝不会相信,现在会有人真正信奉它。中国从南北朝,唐朝达到顶点,对佛教的崇奉,只是政治作用。人民出家,却大多为了衣食,而一入佛门,苦恼甚于尘世,这是我们从小说中,也可以看出的。”
    “所以说,传说中你有这种思想,我是从不相信的。但人生并非极乐世界,苦恼极多,这也是事实。青年人不要有任何消极的想法,如有,则应该努力克服它。”孙犁非常肯定地对这位年轻人说,“你的小说,我只看过很少的几篇,谈不上什么‘出世’或‘顿悟’之类。”在此之前,孙犁讨论的都是贾平凹的散文写作,而在这封信里,他对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的散文写得很自然,而小说则多着意构思,故事有些离奇,即编织的痕迹。是否今后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多写些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此,作家主观意念的流露则会少些。”
    通信时期的贾平凹,正处于创作的丰沛期。如果说他的早期散文《一棵小桃树》《月迹》有荷花淀派作品所追求的清新、自然、隽永之风;那么1983年之后,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慢慢发生变化,他的风格开始由清新隽永到朴拙丰蕴,他开始有意识使用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笔记体风格,将地方志、游记、小品文糅杂在一起,逐渐在作品中传达出中国传统散文的独特美感,尤以《商州初录》为代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