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百年中国农民城市梦的审美嬗变(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 张丽军 参加讨论

    一、“以善抗恶”:祥子与城市的对峙和覆灭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是旧中国乡下农民进城后,与城市空间发生关系、最后被“罪恶”之城吞没的悲剧人生缩影,充分显现了乡村文化伦理与城市欲望化存在之间的巨大缝隙。
    一九三○年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获得较快发展。祥子原本是一个农民,由于父母双亡、失去土地而来到城市寻求生存的。在做过众多卖力气的事后,祥子选择了靠自己寻苦挣钱的拉车工作。发达的肌肉是穷人唯一可靠的生存力量,而且也赋予了祥子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自尊。祥子的优质身体以及他对自己“身体”的欣赏,确立了他的未来生活资本、方式和目标——自食其力的本分生活,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是一种源于乡村文化伦理的、本分朴素的、善良的生活理念;但是,这也是一种笨拙的、脆弱的、乃至是危险的生活方式,因为它与资本的、剥削的、流动的城市商业文化理念恰好相反。因而,祥子的城市生活梦一次次被打断,买车的理想一次次遭遇挫折。正是祥子的保守、固执、不懂得变化的个性使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拉车路线,在别人(深知城市内部的各种不可知、不可控因素的人)不敢去的地点上,栽了跟头。
    祥子第二次挫折更进一步展现了他与城市的不适应、不相融关系。在曹家拉包月的时候,曹家佣人高妈就劝过祥子把钱放出去,钱就会下钱;或者起个会,马上就可以买辆车;即使不放出去,方太太建议他“立折子”储蓄。但是祥子都没有听进去,而把钱放进买来的储蓄罐里保存。这说明祥子骨子里不相信城市,没有融于城市商业文化理念。正是这种不信任、与城市文化的不相融,为祥子带来了一次沉重打击和更为严重的后果——不仅钱丢了,而且不得不跟着虎妞回到车厂,进入了虎妞设置的圈套,被牢牢束缚于悲剧命运之中。祥子在这个异质化的空间里,愈陷愈深,不仅没能买上车子,反而自己的身体也被好逸恶劳的虎妞——城市剥削文化的代表——俘获了,成了一个偷娘们的、心灵上有污点的人。
    拯救小福子,成为祥子洗涤污点、自我救赎的妙药。尽管城市一次次对祥子显现出狰狞的面目,但是祥子依旧渴望做一个身体干净的、内心清白的人,依旧想找回原来的自己。与曹先生再次重逢,祥子获得了一种新的希望:去找小福子,以前的一切一笔勾销,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走进一个新天地。然而,罪恶的城市魔鬼没有给祥子一个笑脸。小福子因为不堪忍受“白房子”的非人折磨而上吊自杀了,祥子的刚刚鼓起的希望的风帆被这个噩耗扯得粉碎,祥子觉得没救了。在那文化之城,祥子变成了走兽,与城市恶魔同质化:他嫖,他赌,他懒,他没了心,坠入了肉体与精神毁灭的城市深渊。
    祥子的城市悲剧,展现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伦理对峙。显然,来自于大地伦理的乡村之善抵御不了城市之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