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如何在今天的时代确立尊严?——评陈彦的《西京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 吴义勤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吴义勤,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如何在今天的时代确立尊严?———评陈彦的《西京故事》吴义勤在近年涌现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中,陈彦的《西京故事》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饱满的人文情怀直面中国当下的精神问题,呈现了独特的思想与艺术品格,极为引人瞩目。作家承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传统,以“尊严”作为小说的主题词,以具有思想和情感震撼力的笔触深刻探究着当下社会城里人与乡下人、父辈与子辈两类人、两代寻梦者的精神危机与精神尊严问题。一方面,小说对老一代农民进城后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闷进行了深刻的观照与揭示,标志着城乡冲突题材小说的新探索、新突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与融合、碰撞与磨合是经久不衰的母题之一。五四时期,从鲁迅开始的“乡土文学”书写传统中,乡土文化作为落后、封闭、被批判的对象,在小说中常常是通过自省式的批判和自身弊端的挖掘来实现向现代性靠拢的。新中国成立后,宏大革命叙事话语确立,“进城”成为具有革命话语意味的词汇。城市改变了其优越的、象征现代性的地位,成为了带有腐败性、诱惑性,用于检验革命战士纯洁性的标杆。乡村文化则以其传统的道德感与善良的人性美而受到褒奖。八十年代,“城市”与“乡村”又一次处于对立面上,城市祛除了“革命话语”的规约,保留了其现代、发展、前进的文学审美性,而“乡村”也因其传统文明的留存而备受赞扬。九十年代,随着进城打工热的狂潮,描写城市异乡打工者的底层文学兴起,城市成为寓意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情感裂变的染缸,“苦难”成为“卖点”,人物形象单一化、片面化现象突出。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中,普适性的人性关怀开始回归。人性情感由单纯的苦难书写、道德批判,转为对人性复杂与丰富的尊重。城市异乡人在都市奋斗的人性美,以及都市的包容和都市人的心酸无奈,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都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表现。《西京故事》正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家没有理念化地将农民工作为简单歌颂的对象,也没有将城市简单塑造为欲望都市,而是站在中立的基点,在人性的视野内,审视两者的关系,以此凸显民族精神在压抑中的延展。另一方面,从时代与人的关系而言,小说对新一代青年知识者所遭遇的严峻的精神命题也给予了形象而深刻的回答,是对中国当代代际冲突小说的深化与发展。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众声喧哗、价值混乱的时代,一个人生观、价值观面临新的考验的时代,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再次成为一4 当代作家评论2015 年第2 期个尖锐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对当下特别是来自于农村的青年一代来说尤其残酷。《西京故事》延续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所开创的思想传统,直面现实,本着“为普通人立传”的主旨,紧紧扣住“尊严”两个字,努力挖掘并呈现时代之痛与当代人的心灵之痛,全面展现当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立体而多维地揭示了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人性救赎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