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如何在今天的时代确立尊严?——评陈彦的《西京故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 吴义勤 参加讨论

    “西京故事”就是中国故事,作家笔下的“文庙村”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象征与缩影。如同老舍的“茶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一样,陈彦的“文庙村”也是个聚集各色人物的大舞台,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生存空间。一个因孔庙著称的神圣地带,一个曾经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着的封闭与安详的村庄,现已被现代文明叩开了大门,成了地地道道的“城中村”。如今的文庙村挤满了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有宁静儒雅的尚孔之风,不再有神圣庄严的祭祀之礼,取而代之的是拥挤不堪的嘈杂和物质欲望的喧嚣。怀揣不同梦想、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挣扎的人们,为了生存暂居一起,建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小社会”。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一角,现代文明的工业马车张扬跋扈,以惊人的速度碾压着传统文明与传统文化。传统的文化、价值、伦理在巨大的现代工业文明的阴影之下,正在发出奄奄一息的哀叹,并以苍凉微颤的背影一步步地走向衰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这里,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尊严可以说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考验。传统走向何方? 传统的尊严如何捍卫? 陈彦在《西京故事》中对此的思考是沉重的,但沉重并不绝望,在作家笔下的小人物身上,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基因的流淌,能感受到他们捍卫文化尊严和文化价值的悲壮。
    罗天福是小说中充满悲剧感和崇高感的一个极具魅力的典型形象,是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符号与化身,是老一代中国儿女的精神世界、伦理世界和人格境界的绝好诠释。罗天福的身上,积淀了中国传统农民最为典型的道德操守与价值观。他勤劳善良、吃苦耐劳、保守隐忍。他一个以卖饼为生的城市异乡人身上继承了中国民族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诠释了陕西人“不惹事、不害人、能下苦、肯背亏”的形象,他是千百万奔波在大都市的底层打工者的代表。他们默默无闻,血液里却始终蕴藏着传统民族精神的精髓,恪守做人的本分,并将这弥足珍贵的传统代代传承。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从他们心路历程的转变,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正如东方雨老人所说的,罗天福就是“民族的脊梁”: “他以诚实劳动,合法收入,推进着他的城市梦想;他以最卑微的人生,最苦焦的劳作,坚持着一些大人物已不具有的光亮人格。我对他挫折频出的梦想充满期待,那两个来自乡村的孩子,如若不被城市急功近利的超级利己主义臭气所熏染,而以父亲的人格理想做依托,一点点去丰满自己的羽毛,我就觉得罗天福的西京梦是有价值的……”在山区老家,罗天福当过民办小学老师与村支书,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品质与文化性格深深烙印在他的血液中,“他身上有许多中国古代圣贤身上的东西。所谓圣贤,就是那些始终在持守社会常道,一旦发现人类恒常价值、恒定之规遭到歪曲、肢解和破坏时,就站出来说几句话,提醒人们不要有狂悖心理,要守常、守恒、守道,要按下数出牌的那些人。”他的文化自豪感和价值尊严在儿子、女儿考上名牌大学这件事上得到了极大的实现。为了捍卫这种文化自豪感和价值尊严,他决心到城市里打工以支持两个孩子完成学业。然而,他坚守的价值观和道德操守,与纷繁复杂的都市生存法则构成了巨大的矛盾: 一到城市便处处遭人2015 年第2 期 当代作家评论 5白眼; 推销自家生意,被当成盗贼打成重伤,赔钱草草了事; 房东郑阳娇怀疑他偷鞋; 被人诬陷自家的饼掺假……城市的排斥与冷眼,使这个老农民举步维艰,自尊心严重受挫。房东儿子金锁轻薄罗甲秀,被儿子罗甲成痛打,罗天福步步退让,赔礼道歉,将所有积蓄赔给房东,甚至还想卖掉老家的古树。尽管饱含艰辛和屈辱,罗天福并没有屈服,但儿子罗甲成的弃学出走却给了他致命的打击。这个老实本分的农村老汉,这个一心信奉靠自己的劳动吃饭的自尊老人,因儿子的出走而彻底崩塌。儿子是他的希望所在,尊严所在,光荣所在,价值所在,是他奋斗的精神支柱,但儿子的反叛、质疑以及出走,给了他巨大的心理伤害和价值困惑,加之旧伤复发,他终于病倒了。他到矿井区求儿子回校的那深深一跪,震颤了无数读者的心。这一跪满含他对儿子炽热的爱与疼惜,饱含着一个男人无可奈何的被毁灭的自尊,也饱含着其对他所信奉的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伦理的深深迷茫与巨大尴尬。“罗天福真不想说了,他知道,他肚子那点墨水,已经说不过儿子,也说不转儿子了,把他浑全找回来,还没死,他也就觉得自己是尽到父亲的责任了。他这阵就想放弃,放弃一切。这个西京梦,可是把他做苦了,他也不想再做了,再做也是徒劳无益的。他这阵儿就想躺在塔云山的那个大炕上,把凉飕飕的脊背焐暖和,过几天消停日子,你罗甲成爱弄啥弄啥,你就是再去死,罗天福也不找了,罗天福认命了,罗天福投降了,罗天福是绝对给儿子投降了。”罗天福的精神危机在小说中最终得到了某种缓解,这缓解来自于女儿罗甲秀聪慧懂事和自我价值认同的坚定,来自于罗甲成的归来与醒悟,更来自于东方雨老人的智慧与启迪。在小说中,东方雨老人与千年唐槐、老紫薇树,都是传统文明、传统文化价值的象征与隐喻,是民族精神之根。罗天福一家遭受危机时,“卖老紫薇树”一度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 城市扩张的进程中,“千年唐槐”也成为被废弃和消灭的对象。奶奶死守着老紫薇树、东方雨老人整日给千年唐槐打针,这正是对日渐衰落的传统文明的守护与挽救。罗天福的痛苦,是今天所有还在坚守民族美德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人们的共同痛苦。作家一方面浓墨重彩地展示着主人公人性的善与美,另一方面又深刻剖析着人物的精神痛苦与内心矛盾,从而把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思考与对传统文明危机的审视上升到了时代和哲学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