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甲午之诗与诗中甲午(1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4期 关爱和 参加讨论

    高歌拔剑一何哀,率土须眉气尽颓。史册前朝无此局,功名盖代亦庸才。翻宣骄态忘担荷,空捣孤心在草莱。安得鲁阳能返日,全消蜃雾海天开!(37)
    莽荡乾坤万事非,世情多与愿相违。金瓯已缺谁能补?铁锁都沉不可归。亘古瀛寰成创局,孤臣海峤怅斜晖。狂澜未倒犹堪挽,拔剑高歌赋采薇!(38)
    张罗澄诗以为有中法越南之和,故有日本之变。“相公”句讥讽李鸿章马关谈判时被刺,忍痛寻盟。徐维成诗以为中国缺少须眉阳刚之人,高歌拔剑、敢于担荷者出才有可能雾散天开。张同诗和徐维成诗意相近,以为金瓯已缺,铁锁都沉,挽狂澜于未倒,须有拔剑高歌之人。
    中华民族积弱积贫、生死存亡之际,是一个呼唤英雄和在全民族中张扬英雄主义精神的时代。甲午战争诗人群体对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刘永福、简大狮等抗战英雄的褒赞,对吴大澂、叶志超、李鸿章等丧权辱国者的贬抑,显示着民间清议的力量。陈天锡《感事》诗云:“捐躯痛哭英雄将,逃死飞奔浪子兵。辜负筹边十年事,战云愁压凤凰城。”(39)王贡南《台北感事》诗云:“送目飞鸿仍讶梦,关心戎马复经秋。廿年防海知无补,此恨空教付水流。”(40)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之梦的破灭,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变法维新”之梦的开始。谭嗣同因台湾被割而作的《有感》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41)四万万人齐下泪之后的痛定思痛,便是以“救亡图存”取代“自强求富”。“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42)成为中国人的生存选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因呼吁拒签《马关条约》的“公车上书”而登上历史舞台。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严复于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救亡决论》,又于1896年翻译出版赫胥黎《天演论》,前者振聋发聩地提出“救亡图存”的号召,后者启发蒙昧地传播“物竞天择”的要义。中国的政治、思想及现代化发展从此超越鸦片战争之后的“器物革命”而大踏步进入“政治革命”的时代。在甲午战争爆发两个甲子之后,重读甲午之诗,更知诗可以兴观群怨,可以鉴往知来,可以感发奋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