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王船山观生居题壁联考释(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2014年4期 吴承学/赵宏祥 参加讨论

    三、题壁联疏解
    在了解船山撰写联语的背景和“活埋”一词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疏解此联语脉与意义。可以说,较之《观生居铭》文字的隐晦难懂,船山通过观生居题壁联更加清晰明白地表达了其理想与心境。
    出句“六经责我开生面”意义较为明显,即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此句并无争议。明朝覆亡,对遗老孤臣带来的震动,不仅有国破家亡之痛,也有文化上的反思。明后期学者日益空疏,而缺乏社会责任感,引起有识者的反对。黄宗羲尝评价晚明学人:“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犹且说同道异,自附于所谓道学者。”[43]船山对此亦深为不满,他尝谓:“有德之言,唯心得之,乃与往圣合符。韩退之言尧舜递传至孟子,岂有密室心印、衣钵拂子如浮屠之授受乎?阳明天泉付法,止依北秀南能一转语作葫芦样,不特充塞仁义,其不知廉耻亦甚矣。”-[44]故其欲以一己之力,矫正弊端,在社会鼎革,道德沦落之时,毅然承担起“推故而别致其新”[45]的历史使命。
    船山欲以经史实学来扫除晚明空谈心性之弊,以“守正道以屏邪说”为责任,极力“辟象山、阳明之谬”,“斥钱王罗李之妄”。[46]其反思愈深,拨正愈用力。梁启超谓其学问为“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47]更认为其“为王学反动所产人物,不但能破坏,而且能建设”。[48]虽然山中隐居清苦,常至饥寒交迫,然隐居近四十年间,船山却益用力于著作,孜孜不倦。其为学“旁绍远搜,浩瀚闳深,取精百家,折衷一是”。[49]其一生所“建设”之宗旨,乃是“言者必有所立,而后其说成”。[50]船山的经学与史学,相互表里,阐幽发微,构建了一种关联紧密的“经史实学”。船山每治一经,先以考据、训诂之法,玩索探究经义,然后阐发经义之理,辅以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切关怀。如《周易外传》于《蹇》卦之义阐发道:“成乎大蹇之势,不息其大蹇之心,然后可以激天下之愤心,而踟蹰者亦为之扶杖而起……是以石室既囚而后种、蠡奋,三户已徙而后陈、项起,渐台既改而后诸刘兴。……忠志之士,未尝无悲悯之心,而时在难争,名犹未正,则以‘中节’之大人,不能必天下于往来,况其浸衰浸微,无求伸之志者乎。”[51]以史实来说明《蹇》卦所具“反身修德”之意。“到老六经犹未了,及归一点不成灰。”[52]船山一生以开六经生面的文化责任感自任,而其心期,实际上以“自修其身”的方式,重构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学,树立一种新的学术风气。刘人熙(1844-1919)以船山之著述证其“开生面”之成就道:
    “六经责我开生面”,诚哉其开生面也。船山之于诸经,若《书》、若《礼》、若《诗》,若《易》、若《春秋》、若“四子”,于荒山槲径之中,穷天人性命之旨,详哉其言之矣,而无一陈言,虽前后旨趣有相乖午者,要之大本大原之地,则千圣同心,万贤合魄,愚者莫能毁,爱者莫能助也。生面一开,而有志之士得门而入,岂非人心世道之大幸乎?[53]
    可见,“六经责我开生面”不仅是船山追求理想,也是其作出的伟大贡献。
    再看“七尺从天乞活埋”句。“七尺”,即七尺之躯,代指自己的生命。“天”为何意?船山云:“言道者,必以天为宗也,必以人为其归。”[54]“天有一定之常理,抑有不测之变化。道其常,则君子以人而合天。”[55]“心者,天之具体也。”[56]可见在船山的意识中,“天”、“道”、“人”、“心”这几个概念是相互交织的。天为至尊,道以天为宗,与人相合,心则是天之表现形式。以心修道,遵从于天,便是修“天人之道”。船山“从天”就是顺应天命,就是他所反复强调的“顺俟天也”、“修身以俟命”,这也和他由“《观》卦之义”中悟得的“爱身以爱道”相通。在船山眼里,只有尽人道才能顺天道,其尝谓:“夫人将以求尽天下之物理,而七尺之躯自有之而自知之者,何其鲜也。”[57]在船山当时的语境中,“从天”即顺应天命,就是要以“七尺之躯”去“求尽天下之物理”,而其求尽之法,不是“手援天下”,而是以“不言之行”,反身自修其身而设教,然后达到“立天、立极、立人”进而“恒尔考旋”之理想。[58]那么,对船山来说,“活埋”即以隐居守道的方式来尽自己对人、对天、对时代的义务,是他明智而适当的选择。
    总括而言,“六经责我开生面”句意为:儒学期待我去开创新境界。“七尺从天乞活埋”句意为:我将顺应天命隐居守节。二句语脉连贯起来,更可以简要地理解为:我必须决绝世俗,隐居守节来完成复兴儒学的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