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东汉士人的“岩穴”情结及其文学表现(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求是学刊》2014年3期 杨允/许志刚 参加讨论

    四、牺牛与孤豚:岩穴情结的生命意义与文学影响
    东汉文人的岩穴情结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志追巢父,傲视天子”,终身不仕,遁世默处;有的隐居全道,时有佳作传达旷世情怀;还有的“身在魏阙,心驰岩穴”,身仕心隐。表现不同,却都受道家思想影响,“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5](P2140),这是士人对人生意义与价值进行的重新考量。《老子》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6](P241)明确地将功名、财富与自身生命进行比较,要人们从自身需求与生命存在意义的角度审视功名利禄的意义,审视得与失的意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5](P2145)
    牺牛与孤豚,这是庄子话语中内涵截然不同的意象。前者高贵、荣华、尊显,代表物欲的追求,也代表自足自适之心的缺失。孤豚下贱、污浊、卑微,表现出在外物诱惑面前的冷峻清醒和主体精神的独立,追求心性的自足之快。牺牛与孤豚承载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旨趣和人生态度。二者的意义指向在《庄子》一书中多次论述。《庄子·列御寇》的论述与《史记》的记载较为接近,只是孤豚变成孤犊,以同牺牛意象进行对比。[7](P1062)
    《庄子·秋水》载,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怕庄子取代自己为梁相,竟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曰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7](P605)这里的“鹓雏”是生性高洁的意象,“鸱枭”是仕途得意者的意象,“腐鼠”则为丞相尊位的意象。“鸱枭”得“腐鼠”而守护着,认为珍贵已极,“鹓雏”却不屑一顾。
    《庄子·秋水》中的神龟获得死后的尊荣,其龟板作为占卜的灵物藏在庙堂之上;作品假设神龟未死时可以选择命运,一种是作为龟板享受尊荣,一种是“曳尾于涂中”[7](P604),卑微,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生存。这是对生命意义的冷峻思考。严光对光武帝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他以自己的语言和坚定的态度,回应庄子牺牛与孤豚的迷局。尧与许由、光武帝与严光、圣王与逸民,他们代表人生取舍的两类极境。尧与光武帝都是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是永垂不朽的圣王,如果从主体的角度考察,他们的共同追求,都是重功业,重物质,重外在,与庄子的牺牛意象相通。许由、严光则与孤豚、鹓雏意象相通,他们淡泊自守,清心寡欲,重精神,重自我,重自由。
    东汉寄情岩穴的文人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与文学创作诠释了道家牺牛与孤豚意象的深刻义蕴。当时,士人多以经世济民、建立功业为目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他们通过种种努力,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取得显赫的地位,丰厚的财富,取得人生的成功。寄情岩穴的文人则选择了与仕途显赫者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从《庄子》孤豚等形象中发现生命的新境界。他们不为物累,不愿心为形役,梁鸿为人赁舂,物资匮乏,常闭户吟咏、书记,却能实现精神的自在自为。严光与光武帝原为同窗,为平等的两个人。严光不入仕途,光武帝可亲临榻前,抚其肚皮;二人同榻而眠,严光可将脚搭在光武帝身上。一旦接受任命,则为牺牛,为臣仆,要以君主的意志为意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要行君臣之礼,若率性地在君主面前躺在榻上亮肚皮,则为大不敬。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耀阳林。”[8](P309)东汉初期,由于光武帝提倡名节,表彰士人,致使士人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格。于是到了东汉中后期,当社会处于“君道秕僻,朝纲日陵”[1](P2589)的地步时,士人们则多选择寄身岩穴。寄身岩穴,在东汉绝非仅仅是一种遁世的消极逃避,它的深层的意蕴乃是个体对世俗的精神超越,是士人个性理想和人格精神的潜意识张扬,是形体之外个体的人格和灵魂的诗意的栖居。正是这种个性张扬的皴染,致使东汉后期的士风有了迥异于前的改变,与之相伴随东汉文坛也出现了更鲜活的一抹色彩。东汉文人寄情岩穴的人生实践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他们为汉代文坛增加了清峻的丛菊,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岩穴情结因此而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衰的文学母题,对后世隐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