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江汉日报》与晚清革命文学的发生(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4年1期 付登舟 参加讨论

    二《江汉日报》的主旨:作革命之“喉舌”
    《江汉日报》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报纸,学界却很少有人提及,就连研究近代报刊的权威方汉奇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近代报刊史》中也只字未提。这份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革命报刊不仅在相应的权威著作中没有提到,而且在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也没有一篇关于该报的论文。原因是该报极为罕见。笔者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在湖北省档案馆领导的帮助下,才得以利用该馆花巨资从收藏家手中购买的尘封百年的《江汉日报》。
    该报可谓晚清国内革命报刊的先驱,革命文学的先导。其主旨为“张吾自由之帜”,作革命之“喉舌”。该报创刊于1908年3月17日,由留日归国学生饶翼儒、方聪甫、陈伯龙、欧阳珉澄、姜旭溟五人发起,金针三、胡石庵、公无等编撰。其创刊的时候,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已烟消云散,革命派彻底击败了改良派,革命思潮风起云涌。武汉被一些留日学生视为中国的中心,要发动革命必须从中心开始。要想有革命的行动,必先有革命的舆论,更需要革命文学,《江汉日报》便应运而生。
    报馆同人为了让读者了解其主旨,在创刊号发表社论《对于本报发刊阐明宗旨》,标揭“张吾自由之帜”,作革命之“喉舌”,并以“秦政阴鸷猛毒,而当世之民尚敢假喉舌以鸣其不平”抒发其志。他们“大声疾呼,以越天下之喉舌,而张吾自由之帜,见智见罪,悉听当时”,表现了为自由呼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牺牲精神。为避免报馆被封、报人遭迫害,报馆同人决定以平和的笔法、隐讳的策略表达其革命主旨,但又担心读者不明其用心,特在创刊号发表《出版余谈》一文,广告读者,申明本报初出,貌似平淡,其后将建“掀天揭地之事业”,作“惊世骇俗之举动”,“天下事必其始之平淡无奇者,而后以继长增高之锐力,为着着进行之手续,以达于完全无缺,满志踌躇之地位而后已”⑥。编者在出版的第一天,就将其立足长远而又气势宏博的宗旨昭示读者,其魄力在当时报界首屈一指。
    为进一步表明革命宗旨,《江汉日报》创刊号发表署名“杲”的寓言小说《新闻之魁星》。小说的两位主人翁一姓葛,名丞,字慕化;一姓怀,名达仁。“葛”即割,“丞”即振,“慕”即没,“化”即华的谐音,意即割除满清没落王朝,振救中华。“怀达仁”乃“怀大任”的谐音,即胸怀大任。这种借谐音的命名手法是晚清小说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专制政府统治下不得已而使用的隐讳表达小说主旨的艺术。这两位主人翁以善饮闻名村里,所饮之酒为“千日酒,中山氏之所酿也,弟子饮之当有佳境”⑦。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提倡三民主义,主张革命,至《江汉日报》创刊正好历时千日。在中山氏佳酿的作用下,葛先生酒酣目眩,眼前浮现一座美丽壮观的长桥,“卧作新月形,由北岸横贯南岸,势如螺旋”⑧,顿惊诧,谓怀曰:“异哉,昨者予自鄂城返,犹忆乘小艇,胡一夕幻成桥梁,彼舟楫又乌在,何昨是而今非?”⑨怀曰:“子过矣,明明今是而昨非。”借中山氏之酒而喻三民主义,借“今是而昨非”批判专制制度,颂扬“三民主义”。正当他们沿江游观间,“忽大声发于水上,若雷震肱肱,骤起于地,响未终天、风澎滂继起于东南岸,瞬息间,波涌云乱,江流逆入,潮湃漂疾之势,震撼山谷”⑩。小说又借怀先生之口,道出三民主义:“此文明之潮流也,壮观哉,壮观哉”。“俄而风怡浪静,波影熠塌,日色激射于江间,成万道金光,散烁空际,晚晴绮丽中见鹤楼高处涌出丈六金身,危立云表,右手握笔大如椽,若似俗迷信家所绘纪之魁星状,两旁有彩旗二道,亦高丈余,随风招展,飞动有势,上有古篆文金书八字,皆大如楮栳。左曰:《江汉日报》,右曰:功成名立,怀与葛凝视既久,意流连低徊而不能去”(11)。该小说短小精悍,构思巧妙,借两位主人翁的姓名、所饮中山氏酒、舟楫幻作横贯大江之桥梁、东南澎滂之风、潮湃漂疾文明之潮流、散烁空弥之万道金光等隐讳的笔法,向读者暗示《江汉日报》的主旨即高扬三民主义旗帜,推翻满清,振兴中华,作新闻之魁星。结合该报在当时的巨大影响以及武昌首义的爆发,“新闻之魁星”诚不虚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