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崇尚和谐的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侗族卷》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邓敏文 参加讨论

    侗族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走进侗乡,你会感觉到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侗族村寨依山傍水。村前近处,河水清清,鱼翔浅底,鹅鸭嘻戏。村前远处,稻秧青青,禾叶飘香。花桥跨河而架,将村寨和稻田连在一起。村后低处,翠竹婆娑,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村后高处,杉林葱茏,蝉鸣鸟叫,吹奏着人与自然的交响曲。
    走进侗寨,鼓楼巍峨,耸立寨中,那是侗族村寨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侗家人议事、娱乐的重要场所。鼓楼内,篝火通红,歌声悠扬,笑声朗朗。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如繁星捧月将鼓楼团团围住,那是侗家人的栖身之处,起居之所。寨内鱼塘,碧水汪汪,既可养鱼,又可防火,侗家人的灵性也在其中。鼓楼上或鼓楼边的戏台是逢年过节最热闹的地方,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在他们自编自演的侗戏中得到再现。每个侗寨,都有一座朴实神圣的萨岁堂,那是侗家人的信仰中心或崇拜中心,通过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到侗民族人神和谐的悠远历史。
    侗族是由中国南方百越族群中的一支或几支发展而来,古称“峒人”或“峒民”。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侗族总人口为2879974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比邻的溪流河谷沿岸。侗族内部虽有“北侗”和“南侗”的地域区分,也有“更佬”、“更侥”、“更镡”等不同的支系称谓,但整体称谓是统一的。侗族各支系在历史上和睦相处,从来没有发生过支系与支系之间的内部战争,与周边苗、瑶、壮、汉等兄弟民族也能和平共处,友好交往。
    侗族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款”组织是维系侗族社会内部安定团结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侗族社会内部进行自我教育或自我约束的重要组织形式。古代侗族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款”组织的严格管理。
    侗族人民勤劳善良,但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在无数次的民族自卫或国家革命战争中,造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如被侗家人崇敬为神的萨岁、杨再思、吴勉等;北伐名将王天培、革命先驱龙大道、开国大将粟裕、红军“大管家”杨至成等等。
    侗族是一个以农为本的民族。侗家人主种水稻,在历史上以种植糯稻为主。糯稻田终年蓄水,习称“软田”。“软田”就像千千万万座小型水库,而且是层层叠叠,沿山而建,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有多高。“软田”既可防洪,也可防旱。遇到雨天,“软田”将雨水积蓄起来,并不断补充地下水,预防洪涝。遇到晴天,“软田”的水不断蒸发,生成云雨,普降大地,预防干旱。这就是侗家人与天和谐的一种杰作。“软田”既可种稻,也可养鱼养鸭;鸭粪喂鱼,鱼粪养稻,稻谷养人,侗家人创造的原始循环生态农业对现代生态农业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