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第56号教室的玄机》:什么是专业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王晓春 参加讨论

    什么是专业精神?
    
    《第56号教室的玄机——解读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 》,王晓春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昨天听《冬吴相对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的一个对话节目),里面谈到了专业精神问题。对话者认为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专业精神的教育,其结果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往往瞧不起自己的职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心猿意马,轻易转行,哪里有好处往哪里钻,根本不拿自己的职业当一回事。比如,教授越来越像商人(研究生竟称导师为“老板”),而商人们则越来越像教授,煞有介事地开班授课。对话者以医生为例说明什么是真正的专业精神。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医生是“悬壶济世”,他希望病人越少越好,而缺乏专业精神的医生则是靠治病挣钱,希望病人越多越好。二者的精神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这使我马上想到了雷夫老师,我认为雷夫老师是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人。
    雷夫在中国讲演时,有一位中国教师当场提问:雷夫老师,你现在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你的教育理念被大家所认同,如果美国总统请你去当教育部长,你会是什么态度?
    雷夫老师回答:我不想做什么教育部长,因为我是一名老师。我为什么要离开讲台,离开这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在美国,老师一旦成名就会离开讲台,我很不理解这一点。这些老师是更在乎他们自己,还是更在乎他们的学生?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都曾给我颁奖,这是事实,但唯一让我自豪的是,我是一名教师!(《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第45~46页)
    这段话我们已经引用一次了,现在,我们从专业精神的角度,再来看看这段话。显然,在雷夫老师看来,做官员和做教师并不是同一种职业,雷夫老师热爱自己的专业,他把这看成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和自己“唯一自豪”的职业,那自然是拿什么也不换。所以,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旦成名”就要离开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在雷夫老师看来,既然你能轻易离开自己的职业,那可能就说明你并不是真正热爱它。
    雷夫老师最喜欢的座右铭是马丁·路德·金反复引述的一首无名作者的诗: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据我看,这是专业精神的最好诠释。什么叫敬业?敬业首先表现为对自己职业的敬重,有一种崇高感、神圣感。其次,表现为对本专业技术的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职业,他自己对这个职业永远有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全身心的投入。想当年演员是被人看不起的,所谓“戏子”,可是豫剧演员常香玉却说:“戏比天大。”对于这种人,工作就是艺术,工作就是享受。他们不是为了报酬而工作,但因为他们干得出神入化,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报偿。这种专业精神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追求不一样,他不是为了当状元,不是要争第一,而是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尽可能做得更好。他们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然而事物的逻辑恰恰是,只有注重过程,你才能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心里老惦着结果,被名利所累,注意力分散,过程就难免不知不觉地“偷工减料”,最后的结果不可能特别好。
    真正的专业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上和学校里很是稀缺。你和教师打交道,会发现许多人表现出来的常常不是职业自豪,而是职业自卑;不是敬业,而是职业倦怠;不是职业自重,而是职业虚荣。很多人并没有内在的职业荣誉感,而总是盼着上级和社会舆论把自己的职业捧起来。说到底,专业和他们的心灵还是两张皮,专业像一个谋生工具,一个包装,或者更像一块敲门砖,敲开身份地位、荣华富贵之门的砖。当年的科举制度就是鼓励人们把考试当成敲门砖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意识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灵魂,形成了今天的应试主义思想。
    应试主义是专业精神的对立物。应试主义不鼓励人们把自己喜欢的事情神圣化,而鼓励人们“做人上人”。它追求的是一个人表面的价值,而不是内在的价值;是做给别人看的价值,而不是自己真正的心灵满足。其结果就是,人们忙忙碌碌地工作,却藐视自己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们也不断地学习一些技能,却都带着功利的目的,只求速效。这就不可能真正精益求精。于是,你就明白我们为什么缺乏真正的大师了(冒牌大师可不少),因为真正的大师恰好是那些根本没想当大师,而只是把自己的职业在心中神圣化的人,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