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发覆(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 魏宏远 参加讨论

    3.心折震川
    王世贞晚年是否心折震川,对此问题目前尚有争论。王世贞早年对归有光之文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答陆汝陈》一文中,当时陆汝陈当王世贞之面盛赞归有光之文,王世贞认为其如果看过李攀龙的文章,就不会如此称许归文,因为归文既不讲文辞格调,文义又易解无味,根本无足观。此时,王世贞对归文几乎全盘否定。王世贞晚年在为归有光《震川文集》一书写“读书后”时,将归有光提升到与李攀龙等同的高度,盛赞其为“近代名手”,认为归文虽“序记”在文法上仍有缺憾,然此缺憾李攀龙也不能免。对比两文,戴华萱认为:从王世贞早年贬斥归有光“笔力小”,到晚年赞扬归有光为“近代名手”;从“恨足下不见李于鳞”到“于鳞亦似有可憾”的转变,王世贞甚至不禁有“余岂异趋,久而始伤”之语,由此提出:王世贞暮年迟悔,一反其早年对归有光嗤之以鼻的态度,从对归文“规格旁离,操纵唯意,单辞甚工,边幅不足”的极贬,一转而为“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的极褒[10]6-7。戴华萱认为王世贞晚年改变了对归文的态度,这一观点值得肯定,虽然王世贞晚年在为文的技术层面对归文尚有微词,但其对归文的基本态度确实发生了转变。这在当时似乎已是“公众事件”,时人黄淳耀云:“弇州晚年颇好唐宋,而不薄归熙父(甫),亦自公(徐学谟)发其端”(《徐宗题制义序》),黄淳耀所探讨的已不是王世贞转变对归文的态度问题,而是由谁导引王世贞转变对归文的态度。
    对钱谦益“弇州心折震川”一说,较早提出异议的是钱钟书先生,针对牧斋在引文中将“始伤”写为“自伤”,钱先生认为此处系“刀笔伎俩”,有意篡改,“窃易‘久而始伤’为‘久而自伤’,以自坚其弇州‘晚年定论’之说。”钱先生认为:“世人据弇州题《归震川遗像赞》……以为弇州心折震川,推之冠一代人文,亦不甚确。”[2]64-65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原因是钱谦益早年仰慕王世贞,称“仆年十六七时,已好陵猎为古文。《空同》、《弇山》二集,澜翻背诵,暗中摸索,能了知某行某纸”(《答山阴徐伯调书》),说明其引文多凭记忆,与原文有出入也较为正常,易“始”为“自”是否有意,并无铁证。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认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是因为其不认为王世贞晚年“自悔”,认为钱谦益一字之改,才会造成王世贞晚年“自悔”的效果。通过上文对王世贞晚年“自悔”的论证,说明钱钟书先生这一判断并不正确。此外,钱先生还提出:“曰‘岂异趣(原文为‘趋’)’者,以见己与震川,同以‘史汉’为究竟归宿,特取径直而不迂,未尝假道于韩欧耳”,钱先生认为王世贞复古所行是直径,直学“史汉”,而归有光则经由“韩欧”再入“史汉”。其实,这一判断也不恰当。王世贞晚年曾教导友人为诗文之法,云:“诗须取李、杜、高、岑、王、孟之典显者,熟之有得,而稍进于建安、潘、陆、陶、谢;文取韩、柳四家平正者,熟之有得,而稍进于班、马、先秦。”[1]卷一八三《于凫先》说明王世贞并非“取径直而不迂”,而是诗先由唐“李、杜、高、岑、王、孟”再入魏晋,文则先学韩、柳、欧、王四家,然后再秦汉。宗秦汉与宗唐宋有较大差异,郭绍虞先生认为学秦汉“以其距离远,先摹形迹,以语句组织入手,泥古不化”,宗唐宋“从语气神情揣摩,开阖抑扬之法,而似觉神明在心,变化由己了”[11]314。王世贞晚年认识到七子派在复古方面过于模拟,因此转变学古路径,先学唐宋、再到秦汉,从而达到对七子派纠偏的目的。
    王世贞与归有光为同乡,却因其早年意气过盛,与归氏有所不快。计东称归有光于“文章则呵元美为妄庸……久之,而天下之悔而思返者,卒叹服先生为不可及”[12]96,这一说法或受钱谦益影响,归有光在文中曾斥责王世贞为“庸妄巨子”。归有光、王世贞辞世后,后人有夸大二人之争的倾向。其实,王、归二人关系并未如流言所称的针锋相对。王世贞之父王忬罹难时,归有光作有《思质王公诔》,归有光去世后,其子遭人陷害,王世贞为之力解[1]卷一九四《赵汝师》。有关归有光像赞的由来,吴坚有这样记载:“当是时,吴之以高文称者,曰王司寇公元美,其始不无异同,及归自留都,从其家求画像,摹为小幅,系以传赞,属予书之”(《明娄子柔序》),说明归有光像赞是王世贞主动为之,王瑞国也称王世贞初与“归太仆小有异词,晚年已成水乳”(《玉光剑气集》卷一九),这些材料说明王世贞晚年确实转变了对归文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