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藏族文学对唐蕃和亲的表现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 刘洁 参加讨论

    二、戏剧化地渲染求婚过程
    汉文史籍记载,贞观八年(634年),当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和吐谷浑都娶有唐朝公主后,“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⑨可唐朝刚刚与吐蕃交往,对其了解不多,所以当时并没有答应吐蕃的求婚。后来随着唐蕃之间交往增多、冲突不断,唐太宗才意识到吐蕃并非等闲之辈,有必要予以安抚,所以答应吐蕃的和亲请求。因为唐蕃联姻曾经历过曲折,所以在《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以及民间传说《文成公主的故事》中都有关于吐蕃向唐艰难求婚的描述,而且都被戏剧化地加以渲染。相比之下,《西藏王统记》中的描写更富有戏剧性和文学色彩:“延至七日,上与侍臣驾游宫外,伦噶方以金币七枚,献为觐仪,并将镶嵌朱砂宝石之琉璃铠甲一袭,献于御前而启白曰:‘大王,此琉璃宝甲具有诸种功德,若遇人畜瘟疫时,着此铠甲,绕行城市一周,人畜病疫,立即消除。若遇霜冻冰雹,身着此铠,绕行田间一周,即能制止冰雹。设遇战争,衣此铠甲,定获胜利。赡部洲内,此铠价值,无物可量。仅以此物,作为公主聘礼,陛下美妙公主,请许赐为我吐蕃之王妃。’”⑩蕃使以具有法力的铠甲作为聘礼,一方面使故事具有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藏王求娶公主的真诚之意。而唐主却以藏地是否能建立十善法律,是否有修建佛殿之能力和是否有受用之财物问难蕃使,蕃使则按行前藏王所嘱,当场一一化解难题。这些细节描述既表明了藏王的料事如神和法力威严,同时也说明藏王求娶公主与唐结缘的迫切心愿。诚如学者所言:“文成公主入藏联姻,对西藏来说,确实具有很大的意义,不过本书(《西藏王统记》)在叙述这一章时仍然带有很多宗教色彩,而且有些完全是属于文学上的描写,虚构成分很多,甚至还有幼稚可笑之处。不管怎样,它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由于文成公主进藏带来许多对人民有好处的东西,人们出于衷心的感激和爱戴,乐于称道她,甚至还把公主当成神人来供奉。”(11)所以“不管是叙述文成公主的事迹,或其他历史事件,大多是根据当时流传的野史逸闻进行编写的……所写的历史,类如演义式的历史小说,或传奇式的话本小说,把历史事件作了文学上的加工。然而,由于借助于这些方法才把许多重要史实保留下来,而且广为传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12)因此,不论是从史传文学的角度,还是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来阅读藏族文学中有关求娶文成公主过程的描述,都不应忽视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学内涵。
    藏戏《文成公主》主要演绎松赞干布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的故事,其情节紧紧围绕唐太宗以五大难题测试各地求婚使臣而展开,这情节在《西藏王统记》和《西藏王臣记》以及民间传说《文成公主的故事》中也有,只不过以戏剧的形式加以演绎,因而更加生动感人,其影响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在藏戏《文成公主》中,唐太宗所出的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其他国家的使臣都穿不过去,而噶尔·东赞把丝线系在蚂蚁的腰部,将蚂蚁放在玉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蚂蚁爬过去,线就穿上了。第二道题是各国使臣各领100只羊、100坛酒,要求在杀羊之后,剥下羊皮,吃光羊肉,揉好羊皮。其他国家的使臣有的肉未吃完便已醉倒,有的皮未揉完就已累倒。只有噶尔·东赞命令随从们慢慢地用小碗轮流饮酒,边吃肉边揉皮子,最后顺利完成任务。第三道题是辨认100匹马和100匹马驹的母子关系。噶尔·东赞首先让人将100匹小马驹关上一夜,只让它们吃草料,却不给水喝。第二天将小马驹放回母马群,小马驹都主动回到各自母亲的身边去喝奶了。由此,吐蕃使臣再次获胜。第四道题是辨别100根粗细相同木棒的头和梢。噶尔·东赞命人将木棒推入水中,木棒入水便头重尾轻,很快分清了头和梢。第五道题是从300名装束打扮完全一样的美女中,认出哪一位是文成公主。噶尔·东赞因为事先向寓舍女主人问清了文成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因此很快便认出了公主。最终,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陪嫁大量财物,让公主带往吐蕃。藏戏演绎的求娶文成公主的过程,俨然是一场智力与体力的竞赛。“比赛的内容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但解决的方法却是那么新颖奇特,既出人意料,又合乎生活逻辑,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在这方面,噶尔·东赞这个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代表。哪一件不是劳动人民的本行!这也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汉藏长期友好交往中所起的主导作用。”(13)所以一波三折的求婚过程,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反映出藏汉人民对唐蕃和亲的重视。不管是《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文成公主的故事》,还是藏戏《文成公主》,其虚构的求婚情节,无疑都增强了和亲联姻故事的喜剧色彩,而这种“幻中求真”的结构方式,鲜明体现出藏族文学极富浪漫幻想的民族特色。
    与文成公主出嫁难的描述相比,有关金城公主入蕃的记载则有几分离奇。《西藏王臣记》载:“王配妃江摩·赤尊生子名江察拉温。王子容颜俊美,视无厌足,择配藏中少女为妃,而无一当意者。乃遣使臣,携带聘礼,前往唐都,请婚唐王亚姜李赤显朗玛之女金城公主。主有宝镜,能预示休咎。取而观之,见雅砻土地,具十善德,小王俊美,有如天神,遂即来藏。”(14)唐蕃间的再度联姻,因金城公主手中那面能预示吉凶的宝镜,便虚化了求婚的具体细节。这些神话式的夸张描写,一方面反映出唐蕃间的再度联姻进展十分顺利,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对和亲的认可和期待。而以上“这些传说既是历史的艺术再现,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又受到神话的巨大影响,富于幻想和神化,因此,从创作方法上,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先例。”(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