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加强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互动和互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20120831 彭立勋 参加讨论

读了《文艺报》刊发的王元骧和董学文关于文艺理论研究的两封通信,也唤起了我对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同感。当前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确存在理论思考不深,理论创新不足,理论对文艺实践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文艺理论研究的羸弱问题,原因比较复杂,并非是“完全以评论(文艺批评)来排斥、取代理论”所致。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和加强文艺批评,两者不仅不矛盾、不排斥,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在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同为文艺理论著作和文艺批评著作的名作,同为文艺理论流派和文艺批评流派的派别,同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的学者,比比皆是。我们甚至可以说,在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都离不开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协同发展、互相促进和共同繁荣。
    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互动和互进,表现于文艺理论对文艺批评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艺理论为文艺批评提供观察、分析、鉴别和评判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文艺作品的视角、理念、范畴、概念、标准和方法。不管批评者是否自觉和愿意,他在从事批评活动时,总是在一定的理论、观点、标准和方法影响下进行的。诚如鲁迅所说,没有一定的圈子,不受任何观点、标准影响的批评家,在文艺批评史上从未见过。实践证明,只有在正确的、科学的文艺理论指导和帮助下,文艺批评才能健康的发展并发挥有效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卓有成绩的文艺批评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对推进和发展文艺评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将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开展文艺论争和文艺批评紧密结合起来,对文艺创作的新经验和复杂的文艺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写出大量对文艺创作影响较大的文艺批评论文,较为充分地发挥了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有效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许多重要文艺理论问题结合新的创作实践有了新的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但是,从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全局来看,文艺理论建设仍然是较为薄弱的一环。文艺理论研究滞后于文艺实践,文艺理论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指导性不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状况,固然也有文艺实践发展变化太快不易把握,文艺批评太过于经验化、实用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文艺理论研究自身。
    首先,文艺理论研究未能很好地与变化的文艺实践与时俱进,观念和理论创新不足。当代文艺实践在时代和社会急剧发展变化中不断创变,新的文艺领域、文艺形态层出不穷,新的文艺现象、文艺经验接连呈现,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都不断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文艺新变,文艺理论反映较为迟缓,研究深度明显不够,很少提出能够有效地解释和说明新的文艺实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学说,这就使文艺理论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作用大受局限。可以说,理论的创新已成为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首要问题。正如文艺理论家钱中文所说:“文学理论学科的现代性问题,与文化理论一样,存在着积极适应当前实践急速发生变化了的迫切要求。今天的文学艺术已非昔比,文学艺术部分地改变了自己的面貌,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媒介文化、网络文化的传播,或者说大众审美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原有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格局,于是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创新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了。”(《钱中文文集》第四卷,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11页)。可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的文学现象,文艺理论必须寻求创新和突破,才能推动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发展。
    其次,文艺理论研究没有很好地立足于我国文艺的实际,而是照抄照搬西方文艺理论,致使理论研究出现严重西化倾向。新时期以来,伴随着对外开放,在西方流行过或正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几乎都被介绍到我国来,形成一股西方文论热。如果我们能对之采取正确态度,立足于中国文艺实践需要,处理好学习与批判、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现代西方文论中的合理因素,本来可以成为我们推进文艺理论现代化和创新的重要资源。可是,许多人却对现代西方文论采取顶礼膜拜的态度,生吞活剥地将其全部吸收到文艺理论研究中来,以至形成西方文论话语的复制,造成有学者指出的中国文论的“失语”问题。这样西化的文艺理论,严重脱离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实际需要,如果用于文艺批评和创作实际,必然是“削足适履”,不可能在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中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现在,随着西方理论热的消退,如何立足于我国文艺实际,建设我们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应成为当务之急。
    形成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良性互动和互进,除了要加强文艺理论对文艺批评实践的指导作用外,还要加强文艺批评对文艺理论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文艺批评虽然以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为对象,是对具体文艺现象和作品的分析、评论,但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观察和体验的层面,而是要对感性认识进一步作理性思考,对感性经验作深入理性总结,从而使对具体文艺现象和作品的分析评论,上升到对文艺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在文艺批评文本中体现出理论价值和理论光芒。我们读别林斯基的那些评论当时俄国文学创作的著名文艺批评著作,像《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1846年俄国文学一瞥》《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等,一方面看到他对果戈理和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从作品的创作倾向到思想艺术特征,从派别形成的社会原因到具有的历史地位,都作了细致精确的分析和评价;一方面也看到他结合对具体作品的评论,提出并深刻论述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重要问题,对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人民性、民族性等理论命题和概念,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哲理的思考,达到了美学理论同文学批评的有机结合。
    现在,我们讨论如何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主要集中在文艺批评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促进和引导文艺创作实践方面,这是很自然的。但是,文艺批评对文艺理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是文艺批评能否充分发挥促进文艺发展的有效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引导作用,和对文艺理论的推动作用,两者是有联系的。如果文艺批评能对文艺理论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那它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会更大。实际上,现在我们有些文艺批评之所以对文艺创作缺乏有效性,和它们对文艺理论建设缺乏有效性,两者在许多原因上是一致的。例如文艺批评的主观化、经验化、实用化、简单化,使主观感想式批评、感觉印象式批评、人情捧场式批评、削足适履式批评广为流行。对于批评对象,不作全面了解,不做深入探究,瞎子摸象,浅尝辄止;对于所论作品,不是实事求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而是一味吹捧,或一味棒杀;对于作品评论,不是立足于从作品本身的感受和分析中形成真知灼见,而是简单地用某种理论框框去硬套作品。这样的批评,既没有对文本经验的完整感受,也没有对作品价值的独特思考,既无审美感受力,又无理性穿透力,当然既不能指导文艺创作实践,也不能推动文艺理论发展。
    和上述文艺批评实践上的偏颇相联系,在文艺批评理念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在文艺批评中,批评家对作品的感受和评价,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个人主观和个性化的印记,但是,这应该是建立在依据科学的批评标准对于作品的正确认识之上的。对于作品的正确判断和评价,只能建立在主观与客观、评价与认识相统一的基础上。一味强调批评的主观性、个人性,会导致批评的价值和准衡的丧失。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在文艺批评中“根据个人的遐思怪想、直接感受或者个人的信念,是既不能肯定任何东西也不能否定任何东西的”(《别林斯基选集》第三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573页)。 文艺批评面对的是具体的文艺作品,当然需要以审美欣赏为基础,但它却不能完全等同于欣赏活动。批评是对欣赏的反省和提升,需要将欣赏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达到统一。别林斯基说,“进行批评——这就是意味着要在局部现象中探寻和揭露现象所据以显现的普遍的理性法则”,所以,“批评应该听命于理性”(同上书,第574页)。克服当前文艺批评中的浮浅和平庸现象,提高评论的水平和质量,必须在提高批评家审美感受力的同时,注重加强批评家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我认为提高批评家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素养,以及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进行批评的能力,是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