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读者是文学经典的“唤醒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苏培 参加讨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必须研读的经典,这些经典既代表着该学科知识的精华,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凝聚了人们不间断的思考与深入探索。文学经典也不例外,它在滋养读者的同时,读者作为文学经典的直接参与者也赋予了经典的意义存在。
    “认知需要的代表”
    经典往往是我们深入一门学科的最佳起始与知识根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子林认为,对文学经典的精读,可以调动读者形成明确的阅读兴趣与方向;文学经典还可丰富读者对人类情感与生存智慧的体验,养成缜密的思辨能力,以及关注人类精神发展和整体命运的宽广胸襟。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确表示,被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们贴上“经典”标签的那些文学作品,并不是一种不朽、一种完全超越并独立于广大读者选择之外的永恒,任何他者的判断对于“我”来说都只能是一种咨询意见,这种意见能否成立,要看特定读者是否认同。经典是具体的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
    以“较少”代表“许多”
    文学经典与其说是天生丽质,不如说是后天养成。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同胜认为,文学经典并非一成不变、亘古长存,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其经典性是每一个时代的时代性需求,它所指向的时代性问题具有超越性、普遍性和资源性。
    文学经典会给读者提供多方面的价值。在王确看来,文学经典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能够帮助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是迷惘者必要的向导。经典的最重要价值是有可能以“较少”代表“许多”,可以使读者阅读量少,认知获得多。因而,直接使用“代表作家”、“代表作”比使用“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之类命名让我们觉得更加贴切。
    吴子林表示,阅读经典作品所得到的精神享受和自由感,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一切真正的文学,都是人类自我意识最适当的表现形式。在经典文学作品里,存在着一条读者自己与无限之间的通途。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就是结合我们自身的境况,将它组合进每个人的自我理解之中,通过另一种自我可能与自我对话。“在阅读过程中,倾听各种声音,我们超越了世间悠悠万事的困扰,自我视野不断打破又不断形成,不断修正又不断扩充,不断更新又不断提升,从而深刻认识我们是谁,我们的世界是怎样的,产生一种强烈、恒久的愉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