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亲近诗词,把丢失的自我找回来——郦波教授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的演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解放日报 郦波 参加讨论

    思想者小传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国际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公开课讲座教授,中纪委网站“廉洁文化公开课”首位讲座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全球汉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主讲过《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千古爱情》《评说曾国藩家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系列。
     
    很多人问我,“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会火?我想,这可能与发展阶段有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物质追求满足了后,就是精神的追求。从电视节目发展来看,其中的表现就是发展到今天,低级的娱乐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娱乐也要有文化、有价值,这是一个发展的规律。
    如果放到更广阔的视野,我们会发现诗词大会的意义不止于此。很多朋友谈及过年看诗词大会,都会提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家老少坐在一起看电视,这在当下已经是难得的了。通常老人喜欢看的节目,孩子不一定喜欢看,或者孩子喜欢看的,老人未必喜欢。即便一起吃团圆饭,很多人也会忙着刷手机。所以,能全家坐下来看一个电视节目,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因为这档节目唤醒了记忆里曾经的自己。事实上,我们的成长记忆中可能都有一个“爱诗词的我”。无论今天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至少都背过几首诗吧。然而,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生活的切割,不知不觉中让我们成了零碎的自己,让“人”丢失了,诗词大会则把我们“唤醒”了。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中国人天生就有“诗一样的情怀”。诗词与人生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古诗词中,“诗意人生”的种种描绘,其永恒的魅力来源于哪里?透过诗词与人生的境界,又能如何看到中华文明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
    ■王国维先生讲过“人生三境”。在这三重人生境界中,诗词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觉得有助于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以及最后还要完成的也是最难的,即与命运的和解
    ■人在红尘中生长,最容易的事是丢失自己,最难的事就是找回自己。而诗词就能帮助我们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它不应该像玉器那样只供我们把玩,而是用来救赎、解放心灵的
    ■写诗是“言志”,是为了表达内心颤动的声音。唐诗之所以是中国诗词的巅峰,就在于那是一个规矩与个性都有生长空间的时候。元明以后,诗基本上没有大成就,因为越框越死
    ■诗词的作用是什么?不是今天背了,明天一定对我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未必要背很多,但一定要精。选一二十首作为终身的朋友,是读古诗词的最好方法,将滋养人一生前行
     
    孤独和愤怒之外,向前行进一步,达成与自己的和解
    以前有学生问我诗词有什么用,我就直接说:诗词的确没有什么用,但庄子有一句话,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你看手机最有用,可我们要是过度沉迷于手机的话,慢慢就会丢失了自己。很多人告诉我,看诗词大会,他们晚上就关掉手机,然后拿出《唐诗三百首》甚至《儿歌三百首》看看。所以,诗词的第一个作用是“找回曾经的自己”。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过“人生三境”。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认为,“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此三境。那我们老百姓是不是也有“人生三境”?我认为,也有。比如,佛家就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这三重人生境界中,诗词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觉得有助于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以及最后还要完成的也是最难的,即与命运的和解。
    诗词大会中,我之所以喜欢武亦姝、白茹云等选手,是因为她们都通过诗词找到了真我。其实,历代的仁人志士也必经此一境。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江雪》。这首五言绝句看上去平常,其实不简单。它描写的是冬天,千山鸟飞绝——鸟都飞不进去了,万径人踪灭——人的脚印都找不到了,孤舟蓑笠翁——看到一个人在孤舟上,独钓寒江雪——江上垂钓。很多画家都喜欢画这幅图,因为意境很美。
    但有人说,这是一首藏头诗,把开头四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而且它是用仄声韵来表达的,让人觉得是在痛苦呐喊。当时柳宗元遭贬谪,对于这样一个出身很好、对自己期望又高的人来说,这种处境肯定会让他觉得痛苦。但在我看来,柳宗元更多的还是在呈现一种无边通透的境界。在孤独和愤怒之外,他向前行进了一步,达成与自己的和解,然后达成与天地自然的和解。
    后来,柳宗元写了《永州八记》。我个人觉得,他在永州时期的文风、诗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写山水游记,心境一定要超脱,一定要把山水人格化,找到山水里的人,找到山水里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你”。从这个角度来说,《江雪》其实表现的是,在绝境当中,一切都看不到,只剩一个我;当一切嘈杂的背景全部被摒弃之后,“我”才显现出来。
    上面这些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有人会质疑,柳宗元当时是不是有这个想法?我经常讲史记,韩信势力强大了后,要跟刘邦讨个假王。刘邦恼火得要命,结果陈平在桌子底下掐了一下他的大腿。那么,历史上陈平到底掐的是刘邦的大腿还是小腿呢?恐怕谁也不知道。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历史真实是人性的真实。西方思想家克罗齐有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另一位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我特别想把这两句话拼起来,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思想史。
    其实,诗词也是这样。它不应该像玉器那样只供我们把玩,而是用来救赎、解放心灵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定有夸张的成分。然而,诗词就是这样,可能生活中一件很平常、很偶然的事,作者把它升华,借此解放自己。
    我曾跟人交流过:有没有发现“自己”丢了?以前我们手上拿一支笔、拿一把钥匙,有时候找不到,最多有点急。但现在很多人什么都不带,手机却是随身必备,一旦找不到就像失了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笔和钥匙来说,你是主人,它是奴隶;现在情况反过来了,手机是主人,你是奴隶,你离不开它。所以,人在红尘中生长,最容易的事是丢失自己,最难的事就是找回自己。而诗词就能帮助我们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