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诸侯王的宝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王磊 参加讨论


    
    ●西汉·金错山形铜熏炉
    ●出土地点: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
    ●墓葬年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保存地点:河北省博物院
    公元前113年的春天,汉武帝刚从河洛之地巡游归来,就接到了异母兄中山王刘胜去世的消息。武帝仍然记得二十五年前的宗室宴会:那是他即位后的第四年,“七国之乱”的余悸还没从京城父老的记忆中消退,呼吁削藩的议论充斥朝野。听到乐声响起,刘胜怆然泪下,向天子陈说了群臣欺凌诸侯的种种情状。宴罢,回到封国的中山王得到武帝的特别优待,在声色犬马中度过了余生,是西汉享国最为长久的诸侯王之一。
    位于今天河北省满城县的中山王陵,远离国都,经过持续的修建,墓葬内部的构造早已达到惊人的豪奢程度。这时候,成群的妻妾和儿孙需要做的只是为先王遴选随葬的物品。如同其他世家一样,中山王室成员并不吝惜将各色宝物用于装点逝者的黄泉家园。共有四件铜熏炉被放置进刘胜的陵墓,一件位于中室,三件处在后室。与另外几件造型简洁的熏炉不同,摆放在后室侧室角落的金错铜熏炉,因为做出了山的复杂外貌,尤其引人注目。
    根据邻近的器物和同类墓葬的规律,这间侧室应该象征着冥界宫殿内的浴间,而墓葬中熏炉出现的位置很可能模仿了现世起居环境。相似的是,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一件鎏金高柄山形铜熏炉(左下图)带有“未央尚卧”铭文,说明其原本也在生活空间使用。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山形熏炉正是在武帝时期发明的。
    姑且不论刘胜把玩一件日用器具时是否具有今人观赏美术的心态,金错铜熏炉自完成之初就堪称巧妙绝伦的视觉营造作品。无论最先把炉盖联想为山峰的人出于何种目的或情感,当少府的工匠群体受命制作这一器物时,他们不仅是以双手塑造,而且使用眼睛思考。
    单纯地讲,我们眼中的情形和汉代人见到的并无二致。熏炉基本的视觉逻辑并不艰深,它通高约合26厘米,采用了大致呈豆形的炉身以及做成嶙峋山头的盖子;炉身由两部分组成,由一根插销将炉盘和底座锁定。底座的核心是三条镂空的跃龙,它们头部向上举起了炉盘。制作拟形支座的观念在东周时就已达到成熟。战国至汉代的一些器物底座,时常以龙凤或人物进行承托。
    顾名思义,金错山形铜熏炉的主体是水滴状的山峦,包含炉盘和炉盖。与底座的形态须从下向上设计不同,对这一部分的考虑却是自上而下的。首先尖锥状的盖子被表达成了山,然后亟待解决的困难是如何在空白中诠释峰峦的边界,时下流行的云气纹样发挥了奇效。由于金错工艺的点睛作用,升腾旋绕的云气十分醒目,赋予整座山峰充盈的神秘感。如果仔细跟踪云气的运动,你会发现云和石头连贯为一体,或许可以认为云气的末梢凝固成了山石。层层叠叠的怪石表面浮动着轻微的烟岚,接续着山下的流云。试想在炉内燃起香料时,炉盖孔隙所弥散的淡淡薄烟,使静态的刻画得以无限延续。
    在富于动势的丘壑林泉之间,出没着警觉的虎、猴、猪等野兽,以及伺机捕获它们的猎人。类似的意象组合在汉代艺术中比比皆是。我们缺乏西汉人对立体山峦设计动机的直接记载,不过后世人普遍相信熏炉盖上的山峰与蓬莱三岛或昆仑山有关。在六朝以后的诗文里,人们习惯将山形的熏炉称为“博山炉”。在一些“博山炉”中,涌动在山脚下的确实很难辨别究竟是云气还是波涛。良工巧匠将日常用具处理成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视觉形象,器物的拥有者显然对此极为嘉许。
    与熏炉的缩微表现构成呼应的是,刘胜墓和王后墓占据崇高峰峦的顶端,并且巧妙地隐藏于天然山势之中,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人们逐渐忘却了它们的存在。随着碎土乱石的掩埋,王孙的梦华与宝器的光彩归于沉寂。直到四十八年前一场施工的意外惊扰,西汉中山王室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才恍如镜像一般重现人间。
    (王磊,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汉唐美术史博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