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内外兼修”开拓新诗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清俐 参加讨论

    新诗研究尚需增强问题意识
    在汲取大量现代文学理论基础上,新诗研究不断探索着新诗学的理论话语建构。王泽龙观察到,进入新世纪,当代诗歌研究的焦点落在诗歌的先锋性与民间性写作上面,解构主义诗学、反讽诗学将当代诗歌研究导入了日常写作、反主流叙事、反崇高美学的理论批评话语路向。
    王泽龙认为,中国新诗虽跨入百年,却没有建构起被认可的新诗诗学观、新诗美学原则、新诗的成熟形式等。新诗研究缺少系统的形式研究与学理建构,更缺乏独创性的现代诗学范畴与理论,基本停留在诗歌个体的解读、诗歌现象的阐释、诗歌文化层面的批评等方面。
    学者表示,这些研究瓶颈的根源在于新时期以来,新诗研究缺乏自觉的时代性问题意识,导致一些研究“浅尝辄止”。张桃洲提出,这一方面是新诗研究(者)本身的缺陷,由于研究者缺乏钻研的耐心或缺乏重新提问的能力,以至于粗制滥造、重复无效的成果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研究与外部环境的错位,很多研究者没有意识到,随着历史语境的变换,某个时期确立的研究观念和范式,在新的条件下会逐渐失去效力。社会文化语境的迁移,迫使人们认识诗歌的方式发生改变。
    探索新诗研究新路径
    近些年,在新诗研究领域,一些学者力图探索新的路径,进行某些重新“清理”的工作,比如重返新诗的历史现场、重新梳理新诗的理论概念等等。对于未来如何突破研究瓶颈,学者们开出了“内外兼修”的药方。
    王泽龙解释说,一方面应该继续深入诗歌本体的系统研究。诸如诗歌的语言、诗歌的体式、诗歌的节奏韵律、诗歌的隐喻等问题;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传承与转化的艺术形式研究;西方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比较研究等。另一方面,应弥补长期以来诗歌外部研究的不足,如何在传统的历史批评与社会学批评的反思中,继续有效的社会历史美学的诗歌研究,在当下是非常需要的。中国新诗研究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关注当代政治生活,社会日常生活的诗歌美学,诗歌与民众的思想、情感、生活的联系等。
    张桃洲也提出,新诗研究同新诗创作一样,不能孤立于一个时代之外,它应该始终关注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向和现实生活的变化,与之保持密切的动态联系,并对之做出必要的回应。对新诗的历史研究需要研究者搜寻新诗史上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思索那些历史细节之于新诗发展或个体的可能意义;重新梳理各种理论、概念,要考察历史氛围、制度策略、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渗入到新诗文本中的复杂印迹,及其对新诗文本样态与体式形成过程如何进行塑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方长安等学者通过现代传播场域、接受美学等理论对新诗史的研究,为解读新诗产生与发展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以近年来为学界所热议的新诗现代性与古典诗歌的关系问题为例,方长安表示,对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的重审,应剥离长期以来积淀、附着于这一关系上的多余话语,回到关系本身,以新诗既有的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未来发展为目的意识,用现代眼光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重新追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