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演讲人:许结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 演讲时间:2016年3月(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许结 郑晋鸣 参加讨论

    
    自然情境
    在阅读文化经典时,我时常感受到古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包括人生顺其自然的观念,珍惜自然的情怀,但这种顺应的内在核心,却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情境。宋代思想家张载在他写的《西铭》中说:“乾为父,坤为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谓“民胞物与”的情怀,已包涵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利而不相害的思想。这一观念源自古老的《易经》文化,前贤为了统合人类与自然,社会与家庭,将《易》之八卦“乾、坤、震、坎、艮、巽、离、兑”之卦象与自然中的“天、地、雷、水、山、风、火、泽”之物象,以及家庭组合之“父、母、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少女”的人伦之象结合,组合成一完整的兼容自然与人伦的亲和体系。这种珍惜,是可贵的情怀。
    我前面说过孔子的“周公梦”,是经典中的礼治梦,与这个梦相对应的是庄子的“蝴蝶梦”,那就是与天地同情的自然梦。与儒家经典相比,道家经典中更多对自然的关怀,因为珍惜自然,就是珍惜自己,就像我们今天保护地球,等于保护自己一样。在《庄子》书中,有关珍爱自然的记载极多,最有意味是“庄周梦蝶”与“濠梁之辩”。“梦蝶”故事在《齐物论》中,庄子自述梦为蝴蝶,就是蝴蝶,但醒后成了庄周,所以不知蝴蝶梦为庄周,庄周梦为蝴蝶?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物化”。因为在庄子看来,人与蝴蝶都来自自然,终归还要返回自然,可谓是相期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彼此的亲近也就不言而喻了。
    “濠梁之辩”在《庄子》的《秋水篇》中,也是一段有关自然的精彩问对。说的是庄周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施属名辩学派,采用的是非此即彼的逻辑判断;而庄子是自然学派,倡导的是趣味判断,是典型的“物化”观,人与天地并为“三才”,共生共济,才能有如此“鱼乐”之境,亦即我说的自然情境。这又使我想起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一段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人类经济快速发展、人类自然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当今社会,庄子“乐自然”与苏东坡的与自然“共适”的说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本报记者郑晋鸣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