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演讲人:许结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 演讲时间:2016年3月(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许结 郑晋鸣 参加讨论

    艺术情境
    人,是物理的人,是生物的人,更应该是有趣味的人。我们说“品味人生”,正包含了这种趣味。宗白华先生有篇文章叫《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认为人生有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所谓“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之间……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是艺术的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而我们如何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首先在于我们要有一种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这种互为,正是艺术的情境。
    我的一位学界朋友曾借用古代的“佳人之咏”即“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往,非常形象而精彩。我想,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之情境化的进阶程序:“秋水蒹葭”,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追求。典出《诗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以及不占有的情怀,却对我们认识经典并付之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是有所启迪的。“人面桃花”,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回忆与反思。典出唐代《本事诗》记载的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或名《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的背景故事是:崔护作为一举子参加科举考试,信马来到一片桃花盛开之地,因口渴求饮于一户人家,家中有一美丽女子,这使崔护难以忘怀,到第二年的同一天,他再次来此寻找旧迹,结果桃花依旧,人已不见,因作此诗。这一情事又被引申到对往事的回忆,同样可以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耐人寻味。“红叶题诗”,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精神和向往。这则故事出处很多,故事的主人公记述也不同,其中《北梦琐言》记载最详细,说的是唐代举子李茵在京城时,某日游览到宫殿外,于“御沟”(皇宫的护城河)中拾得流水中一片红叶,上题有诗:“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来这诗是宫内的一名宫女写的,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人生自由的追求。而中国古人又将此故事加以演化,成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
    艺术境界与学术境界的不同,在于创“形象”以为“象征”。古代文学经典中这种例证极多。例如《诗经·采薇》所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喻指一位戍卒背井离乡的情境。东晋宰相谢安曾问他家的子弟“毛诗中何句最好”,谢玄回答就是这句。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依依尽杨柳之貌”,“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宋代词人柳永有首《雨霖铃》赠别词,写得离情愁绪,凄婉精美,然全词的艺术高潮,则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古代文学创作中,最无趣的是科举考试的文章,围绕科举的事情,最多的也是“登第”而大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落第”而大悲(弃置复弃置,心如刀剑割)的情绪波动而已。可是在古代经典中,就这样无趣的事,却留下了很多极为有趣的经典佳话。举其中一例:唐代一位来自浙江的举子朱庆余,参加在京城长安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考前他将“行卷”投给在水部做官且有名望的张籍,请为推荐人。考试后他想试探考得怎样,录取与否,并未落俗写谄媚信函,也不做送礼之俗事,而是呈诗一首:“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赠张水部》)诗中的舅姑(公婆)指考官,夫婿指张籍,主角新媳妇自然是自己。张籍得到此诗,也不卖关子,更不以此要挟,而是复诗一首:“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面说过,朱庆余是浙江来的考生,浙地何女最美,曰“西施”,所以诗开头“越女”一语双关,是西施,也是该考生的文章,诗意非常明确,你中第了,而且高中。我也曾想风雅一番,“梦回大唐”。多年前,我的一位来自成都的考生,要读我的博士,他擅长吟诗作赋,于是在决定录取他时,我特意在“博客”上写了首诗(他常看我博客):“蓬门今始为君开,契翕蓉城忆旧醅。赋笔诗情同一脉,潜心学术莫徘徊。”首句借用杜甫诗,使说事更明确。可惜等来的是该生的咨询电话,而不是风雅情深的和诗。后来他也遗憾失去这“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机遇,又写了很多诗给我,由于他读书努力,进步很快,现在已是一所大学某研究院的院长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