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吟诵的现代传承及其意义 我们之所以下大力气抢救吟诵,其目的还是为了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吟诵是汉诗文的创作方式、欣赏方式、传承方式,这本身就说明了吟诵的重要学术价值。汉诗文的涵义,不仅仅在字面,而且还在于声韵。各种声韵手段都是用来表达涵义和意境的。这些声韵之美,在创作的时候就系于吟诵的方式,流传的时候也是通过播在人口的吟诵来实现的。在欣赏和学习、研究的时候,当然也只能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体会、理解。离开了吟诵,就无法弄清汉诗文的真正涵义,就会影响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理解。因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对吟诵的抢救与研究,首先就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 吟诵对音乐学乃至当今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吟诵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其丰富程度不亚于中国民歌,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其次,吟诵对复兴中国音乐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吟诵,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悠久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诗乐合一特色的理解,揭示依字行腔的中国式作曲法的奥妙和规律,揭示中国传统音乐的内部结构,启发新的中国音乐的诞生和勃兴。 吟诵对语言学研究有重要价值。汉语是声调语言,与英语等印欧语系的重音语言不同,声调的表义作用明显。汉语还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在语音与乐音的长短方面,有明显的表义作用。汉语的诸多特点,如单音节特点、元音靠前特点、旋律、声乐、声母和韵母发声特点、韵律节拍特点等,都在中华吟诵中有鲜明的体现,而且是原生态的体现。研究吟诵,可以最直接地了解中国语言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从而也为中国语言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吟诵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吟诵在私塾、官学中代代相传,即在古代教育体系中代代流传,既是我国古代教育所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方法,又是学习方法,是祖先们几千年的总结和发明,体现了深刻的教育规律。我们都知道,唱歌远比朗诵更容易记住歌词,而吟诵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一种吟唱方式,所以它有帮助记忆的强大功用,激发自觉的学习和个性的理解。现在的老师,讲一首诗,要两节课,写两黑板。古代的老师们,教一首诗很简单,就是吟诵三遍。投入的时间与效果却恰恰相反。很多老先生都说,几十年过去了,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那些东西几乎全都忘记了,而老师教给他们的吟诵调,却永远记得,长大后不断地回忆、温习,加进自己的理解,慢慢成了自己一生受用的东西,这又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说,研究吟诵教学法,对于推动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2010年以来,中华吟诵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其重要标志是各地纷纷成立了相关的群众性组织。据本人所知就有:河南省吟诵学会、香港吟诵学会、常州市吟诵艺术协会、北京市海淀区诗词吟诵学会、大连市吟诵学会、德州市吟诵学会、乐清市吟诵学会、珠海市吟诵学会、天津市河西区吟诵社、上海徐汇区海燕吟诵社、浙江温州瓯韵吟社、中华诗词五溪吟诵社等。台湾、深圳、西安、贵阳、杭州等地也在筹划成立吟诵团体。此外,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成立了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广西师范大学也将筹建中华吟诵研究基地。以上这些群众性团体和组织,成为推动中华吟诵发展的基本力量。 中华吟诵本是中国古代的读书方式,在当代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正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地方学校开展了吟诵教学,并且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举例来讲,如山东省莱芜市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教工委,于2013年12月联合发文,提出了关于开展中华经典吟诵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要在全市中小学内建设经典吟诵课程体系、培育经典吟诵师资队伍、组织经典吟诵比赛活动、开展经典吟诵道德实践,并且提出了实现这一计划的具体措施。2014年1月9日,贵阳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2014年吟诵活动的通知,在2014年寒假期间,在全市中小学组织“中华经典吟诵冬令营”活动,通过培训与交流,培养一批吟诵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为下一步组建吟诵表演团队,普及吟诵知识打基础。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于2013年12月发出了关于开展开封市中小学学用传统方式吟诵古诗文活动的通知,并提出了具体的活动方案。以上三个城市的情况可以作为代表,看出吟诵在当代中国中小学教育中发展的动向。事实上,目前吟诵正在全面进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各地出现了许多中小学吟诵教学名师,如薛瑞萍、陈琴、彭世强、徐自强、朱畅思、林美娟、谢敏、杨杰、程滨、马凡美等。他们在中小学的吟诵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像种子一样散布在中华大地,正在结出丰硕的成果。如北京景山学校教师朱畅思,现为北京市东城区特色教师吟诵工作室负责人,吟诵教学非常突出,已形成自己的吟诵教学体系,带动东城区学校开展吟诵教学。 吟诵教学的师资离不开培训,近年来,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吟诵培训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中华吟诵学会秘书处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近几年就已经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50余期吟诵师资培训班,培训了10000多名教师。这些培训班分为初级与中级,初级班一般是3至6天的学习,结业时可以学会基本的吟诵常识,进行初级的吟诵教学。中级班一般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初级班的基础上进行语言、音韵、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为更好地掌握吟诵、理解吟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学员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学老师,他们回去后,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学校和班级开展了吟诵教学。此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人在进行吟诵教育的义务培训,如广东的泰勒吴几年来坚持聘请国内吟诵名家开办讲座,深受欢迎。甚至在德国、美国、英国等海外地区,也出现了这样的吟诵培训。以上这些有关吟诵的培训,甚至得到了各地宣传部、教育局的支持。北京市东城区、天津市河西区、西安市、太原市、兰州市、广州市、莱芜市、克拉玛依市、贵阳市、开封市、苏州市、廊坊市、信阳息县、浙江松阳县和遂昌县等50多个市县的宣传部、文明办或教育局都组织了面向全市县骨干教师的吟诵讲座或师资培训,直接受众达数万名,对吟诵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随着吟诵研究的深入以及吟诵的推广与普及,海内外的吟诵交流活动日益增多。2009年10月,在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的支持下,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了第一届“中华吟诵周”,海内外吟诵界人士聚集一堂,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均有代表团参加,共举办了4场学术论坛、6场吟诵展演、15场“吟诵进校园”的活动。2011年11月11日,第二届中华吟诵周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吟诵周期间,举办了吟诵展演、吟诵教育讲座、大、中、小学吟诵教育论坛和吟诵学术研讨会。几年来,中国台湾辅仁大学、成功大学与中国大陆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坚持每年举海峡两岸大学生古诗文吟唱活动。自2009年起,由中国中央电视创办的、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当天播出的《我们的节日》、《中华长歌行》两个节目,每期都有吟诵展演,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此外,在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都有过吟诵展演。通过电视的传播,中华吟诵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受众越来越多。自2012年12月开始,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移动共同主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中华吟诵学会)、《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承办的“诗词中国”传统诗词青少年吟诵大赛朱开帷幕。2013年11月6日至7日,中华吟诵学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会议室召开了中华吟诵集锦评选会。中华吟诵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已经渐为人知,为更好地普及吟诵,配合国家多部委联合举办的吟诵系列活动,中华吟诵学会急需挑选一批制作精良的吟诵资料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大众宣传,中华吟诵集锦评选会即在此背景下召开。与会人员以中华吟诵学会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另有中央电视台和教育界人士参与,共13人参会。与会专家们讨论并制定了筛选吟诵篇目的标准。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共精选出了已故吟诵名家的吟诵影音21首,在世方言文读吟诵名家的吟诵影音45首,普通话吟诵展演20首,普通话吟诵教学7篇。这对吟诵的普及宣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吟诵的传承工作目前已经开始,但是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它的影响还相对很小,国人大多数还是不了解吟诵,国人对它的文化价值的认识更是远远不够。吟诵的传承活动还缺少国家层面的有效组织,还处于分散的无序的初级阶段,吟诵在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吟诵在日本之所以开展得如火如荼,是因为他们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有全国性的组织,有明确的规划和得力的措施。1968年经文部科学大臣签字批准,成立了财团法人日本吟剑诗舞振兴会,当时的注册会员就达三百万之众。专业人士就其兴盛原委分析道:“如今的吟诵,一方面由于它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比其他表演艺术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所以在全国得以流行。另一方面,吟诵活动对青少年教育,防止其误入歧途,对提高国民道德修养等都是最好的途径,因而被各界广泛采用。加之学校教育方面,中学和高中的教科书里把汉诗汉文作为必修科目予以强化,各地中学和高中聘请吟诵家教授吟诵,也促使了吟诵在全国的普及。”(菅原雪山《现代式吟诵名诗集·序》)四十多年来,日本吟剑诗舞振兴会已形成北海道、东日本、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七大地区联络协议会及都道府县51个吟剑诗舞总联盟,制定了宪章,成立了培养吟诵教员的夏季吟道大学和剑诗舞道大学,出版学术杂志《吟剑诗舞》月刊,每期有“汉诗初学者讲座”栏目,编辑发行了统一教材《吟剑诗舞汉诗集》,利用日本中央电视台卫星电视“日本娱乐频道”,每天早晨播放30分钟的吟剑诗舞节目,中央广播电台节目中有专门的吟诵专题,每年举办全国吟剑诗舞表演大会及全国名流吟剑诗舞道大会,还派遣吟剑诗舞代表团去国外进行交流表演。 统一教材《吟剑诗舞汉诗集》中收录了从汉高祖的《大风歌》到清人袁枚的《赤壁》等汉诗,并配有专门的吟诵曲谱。从所选诗人的排序上看,李白为冠,有26首入选;第二名是杜甫,入选8首;第三名是王阳明,入选7首;杜牧和白居易并列第四,各有6首入选;第五名是王维,有5首入选;接下来是陶渊明、王昌龄和苏轼,各有4首入选;沈佺期、岑参、朱熹、真山民和高启5人并列第七,各有3首入选;贺知章、刘禹锡、欧阳修和司马光各有2首入选。所选诗歌都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诗,思想内容上也很有特点,如慷慨激昂、催发人们爱国热情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让人们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约良习的李绅的《悯农》,倡导母爱子孝东方美德的孟郊的《游子吟》等。尤其是所选陶渊明的《劝学》(实际上裁取其《杂诗》第一首中的最后四句而命名为《劝学》)、司马光《劝学歌》、朱熹的《偶成》和《劝学》等,更是同青少年学生的发愤学习、励志成才息息相关,堪称青少年学生自勉进取、继往开来的座右铭。日本的汉诗人也受这些“教育诗”影响,创作了“劝学诗”而广受日本读者喜爱,如日本中学和高中的教科书中就收选了菅茶山的《冬夜读书》和广濑淡窗的《桂林庄杂咏示诸生》。 日本诗吟是在学习汉诗朗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的律诗,至今仍然是日本诗吟的主要内容。其强调对文字语言的重视,对一字一音的发声的讲究,对作品起承转合的处理,强调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学习和身心修养的方式,与中华吟诵都有相通之处。所异者,中华吟诵主要作为一种读书方法而传承下来存,虽然今日有人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音乐艺术的改造,但是并没有把它升华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仍然保留着质朴的语言形式特征。日本诗吟在汉诗朗咏的基础上增加了鲜明的日本语言文化特征,使其脱离了原初的读书形态,确立了严格的规范,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对于我们当下抢救和推广中华吟诵颇有借鉴意义。中华吟诵作为汉语诗文传统的主要读书方法,遵循着语言学与文学的双重规律,对此,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总结更是远远不够,急需加强研究,因为这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同时,若要使它被当代人广泛接受,还需要有一个规范化和艺术化的过程。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没有艺术之美则缺少魅力。无论是我们将中华吟诵作为一种读书的方法来推广,还是将其作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来传承,在这两方面,我们都应该向日本诗吟学习。在欣赏日本诗吟艺术之美的同时,学习他们在诗吟规律的总结探求和艺术追求上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许,这将在中华诗词的古今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李滉(1502-1571),字退溪,韩国大儒,地位犹如朱子。其弟子李珥(1536-1584),号栗谷,愚斋,与李滉并称朝鲜思想界双璧,号二大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