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华吟诵的抢救、研究与当代传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与文化》 赵敏俐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中华吟诵是汉语诗文传统的诵读方式、教学方式,也是重要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修身方式,在中华诗词古今演变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百年内中华吟诵传承曾经面临断绝的危险,所幸近年来得到了重新重视。本论文介绍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近五年来抢救采录和研究的有关情况,并简要探讨了中华吟诵的当代传承问题。
    关 键 词:中华吟诵/抢救/采录/研究/传承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0&ZD1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华诗词的古今演变与现代传承是个大问题,不仅需要加强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与研究,需要培养一支新的创作队伍,而且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和传承方法。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传统诗词不仅仅是文人案头书写的文学艺术,而且是用于诵读和吟唱的语言艺术。吟诵,是我国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一种传统汉语诗文口头表达方式,此后渐被采用为读书的主要方法之一。汉语吟诵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周代,“诵”就是“乐语”之教的内容。《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孔子和墨子都有“诵诗三百”之说,战国时屈原曾“行吟泽畔”,宋玉《九辩》:“自压桉而学诵。”此后,“吟”“诵”渐成为文人的一种普遍的习惯行为。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苏轼泛舟游赤壁“诵明月之诗”,陆游少年时“琅琅诵诗书”;直到现代,鲁迅所作古体诗中还有“吟罢低眉无写处”之句,可见吟诵不仅是读书的一种方式,也是文人欣赏诗文的一种方式,在创作过程中也起着独特的作用。
    中华吟诵发端于先秦,通过官、私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吟诵所以成为古代文人喜爱的诗文口传方式,在于汉语文字有平上去入的声调,诗文创作要讲究节奏韵律,这些只有通过声音的表达才能够得到完美的呈现。而吟诵正是表达诗文声音之美的直接形式,在诗文的欣赏、学习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吟诵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和腔调的婉转动听,可以激起人的兴趣,引发联想和想象,使作者和吟诵者心灵相通,沉浸于一种“共同”创造的诗情画意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审美愉悦。正因为吟诵的这种独特功能,所以吟诵往往还能帮助人神奇地记住古典诗文,提高中华文化经典传习的效率。多年来的各种吟诵活动实践证明:古典诗文吟诵正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和文学、音乐爱好者所喜爱。中华吟诵是汉语诗文的活的形态。它既有全国统一的声韵规则,又有各地不同的风格特色。中华吟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一个巨大的文化遗产宝库。
    吟诵有如此巨大的文化价值,但是在近百年来,由于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变革,致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几乎被人们忘记。面对着祖国大陆吟诵将要失传的现实,一些有识之士也曾倾力做过抢救和研究工作,有人甚至为此而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20世纪早期,唐文治曾推广中华吟诵,他身体力行,教授吟诵,录制唱片,保存了部分珍贵的吟诵材料,培养了一批吟诵传人。1946年台湾光复不久,为推行国语,教育局北上取经,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此会遂被命名为“吟诵与教育”研讨会,发言记录尚存。赵元任在1961年发表了《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为保存与研究吟诵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华钟彦早在8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中华吟诵的搜集工作。陈少松自1987年开始在南京师范大学开设“古诗文吟诵研究”的选修课,并在1997年出版了著作《古诗文吟诵》。王恩保从1988年开始进行古诗词吟诵的调查研究,曾主编《古诗文吟诵集粹》(1993)一书。秦德祥等人从1991年开始常州吟诵的采录,出版了《吟诵音乐》一书。此外,如戴学忱、姜家锵等歌唱家,也在不同的场合倡导和宣传中华吟诵,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是,终因以往国家大的文化环境限制,少数人的努力不能改变吟诵每年都在加速消失的严峻现实。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中华吟诵的抢救与传承迎来了新的契机。2008年6月14日,“常州吟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2月,“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由叶嘉莹教授负责吟诵研究,本人则负责吟诵的抢救与采录。下面,我想就中华吟诵的抢救采录以及我们正在进行的传承情况略作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