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民间在前 文学在后——《中国俗文学史》读书札记(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王雪 newdu 参加讨论

    四
    作者的结论都从材料中来,没有空洞的议论,有的是穷究材料的实证精神。遇见绝妙好词,总是不吝击节赞叹,为之所动。作者似乎为真心的喜爱驱动着,文中的材料也都是他当做珍宝一样搜集而来的。正因为是自己的宝贝,所以道来时如数家珍。对其中无法忘怀不能弃之于手上心上的原文,作者大胆引用了非常多,在今天的史论书中已无法看到如此大规模引用原文的情况了。除了受到当时文学史类著作编撰风气的影响,一方面是郑认为这些新鲜的材料实在不容易获得,要借此机会尽可能多地推荐给读者,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阅读量巨大,选中这些珠玑,那撷之不尽的已读未选者一定会更多。同时在叙述中他时常将材料的寻找过程如实地交代清楚,就像读者是他的朋友一样,因此阅读中能时刻体验到文如其人的冲击,郑振铎的诚恳正直与感情丰沛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这是一种不预设某种学术范式,而借助细节呈现“多元化”的研究方式。
    对于民间文学的价值评判,作者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作者在与“士大夫”的对立中,确立他的研究对象,即俗文学是“不为士大夫所重视”的文学,是“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他看重民间文学“活泼自然”的特质,看重它坚韧的低姿态,没有自我是民间文学最大的自我,可以随时吸收一切灵活的可用的东西。他们的超越性与文人士大夫追求与呈现出来的超越性截然不同。自然的作品很多是实用的,看起来粗鄙但是实用,重复看起来啰嗦,但在讲演现场却有感人的力量。对比之下正统文学多么僵化,多么做作。
    可他偏偏也是士大夫中的一员。且看他认为的通俗的标准:1.引用方言俗语入诗,2.抓住民众的心意和情绪来写,3.民众能懂。这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夫子自道,“文士走入民间,打破了与雅俗的界限,便写成了雅俗共赏的东西”,这才是作者的理想境界。作者喜欢吴声歌曲中的“子夜歌”,认为其“宛曲而奔放”“只有绮思柔语,而绝无一句下流卑污的话,不像《山歌》《挂枝儿》等,有的地方甚且在赤裸裸的描写性欲”。“故她们和后来的许多民歌不同,她们是绮靡而不淫荡的,她们是少女而不是荡妇”。欣赏子夜歌的纯真,看不起山歌挂枝儿的粗鄙,作者的审美情趣一望便知,这是站在士大夫的标准中的选择。
    认同大众的审美情趣,不是真的要和大众保持一个水平,而是要了解他们的心理,进而教育他们启蒙他们,唤起他们的觉醒。郑为了树立民间文学,将正统文学作为其反面加以批判,很明显不是真心认为正统文学就是僵化的代言。作者只是想说,雅文学固然好,但俗文学也不应被鄙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