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体裁诗学”视角中的故事文本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 张冰 参加讨论

    当代俄罗斯汉学家鲍里斯·利沃维奇·李福清(БорисЛьвовичΡифтин,1932-2012)院士1932年出生时,形式主义仍有大量论著问世,但是已经开始在苏联受到冷落,并在之后遭到猛烈批判。上世纪50年代中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维克多·埃利希首次将形式主义理论介绍到西方时也未引起重视。直到1960年代,当时李福清的《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体裁问题》已经出版,形式主义才在苏联国内外受到重新审视关注。形式主义对文学自身结构体系形式、功能材料语言等的关注使文学研究成为了一门现代学科,并对其时和其后的文学理论研究、学术方法论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濡染其中的李福清实难游离其外。朱自清在《陶诗的深度》里所说:“固然所能找到的来历,即使切合,也还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6:569],很适合借来喻指李福清与形式主义流派的关系。在谈到胡适关于民间文学与文学的关系论述时,李福清曾批评胡适的论断非常接近形式主义的观点:胡适在其《北京的平民文学》(1922)一文中号召诗人们取法的只是民谣的形式和风格,他关注民间文学只是基于其接近口语的语言[7:27]。
    大学期间受教于普罗普的李福清,具有俄罗斯学者特有的学术研究理念和视角。在学术生涯之始,他便自觉地运用普罗普的“体裁诗学”观,批判地借鉴俄国形式主义的“体裁说”,开始了视野独到的中国民间创作孟姜女传说故事的研究。
    上世纪50年代,李福清在大学期间首次接触到孟姜女传说;1954年在整理已故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藏书时得见顾颉刚编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1955年大学毕业到苏联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室工作后,又得到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契切罗夫的指导,更为深入地研究孟姜女传说,1961年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著《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体裁问题》(Сказание о Великой стене и проблема жанра в китайском. фольклоре, М., 1961)完成并出版;李福清以这部专著作为副博士论文,通过了答辩。
    李福清在这部专著卷首指出:万里长城和孟姜女的传说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两千年间文献典籍中的相关记载俯拾即是,由是得以研究民间文学作品体裁、作品人物形象、各种历史阶段主人公的关系如何演变;得以提出不同民间文学作品体裁中同一主人公的描写特点问题[7:1]。全书包括:作者的话、孟姜女的故事(据1957年第3期《民间文学》上登载的李清泉记录的孟姜女故事译出)、序言,以及孟姜女传说研究、古代关于杞梁妻传说和孟姜女故事、唐代(7-10世纪)、宋、元两代(10-14世纪)记载的孟姜女故事、明代(1368-1644)、清代(1644-1911)的孟姜女故事、现代记载的孟姜女故事,共七章以及参考书目。
    “孟姜女传说”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妇孺皆知,两千余年间,以故事、歌谣、戏曲多种形式广泛流传,在其产生、变异、发展等很多问题上,历来论者存歧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