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近年德语人文社科作品译介:经典不断重译,仍有拓展空间(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黑塞也是一个有趣的个案。早年间,他的作品也是不为学术界重视,因为其不少作品的题材跳出了西方文明主流的框架,充满“东方情调”。然而随着《荒原狼》等几部作品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还被拍成了电影,黑塞才逐渐为德国文学研究界所重视。为什么黑塞显得“另类”呢,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他辍学后,当过学徒和售货员,最后自己写作。写作之余,爱在自家院子里打理花草,把自己晒得黢黑。他对东方哲学很感兴趣,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中国、印度哲学的东西。传统的德国学者带着欧洲中心主义的眼光,看不上东方的智慧。但一次大战结束后,西方没落的预言似乎应验了。在人们开始反思西方文明之时,作家这些带有东方情趣的作品就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黑塞作品中的许多元素颇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所以其作品在国内颇受欢迎,有众多译本。市场上有三套规模比较大的黑塞作品集,分别由上海译文、上海人民、上海三联三家沪上的出版社推出。不久前,译林出版社黑塞作品集也陆续面世。这样的“热”绝非偶然,对于出版社而言,有销售预期才会这么做。看来,黑塞对中国读者仍然具有吸引力。
    对于中国德语研究和翻译界而言,有一则消息引发了圈内人持续的热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卫茂平将主持翻译《歌德全集》,其工作底本为德国的法兰克福版《歌德全集》,是当代最权威的歌德全集之一。译作规模预计在3000万字左右,约40卷至50卷,其中有大量内容为新译,值得期待。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德语界最大的翻译工程。编委会的目标和定位是“做成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全、最权威的《歌德全集》评注版汉译本”。歌德是与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人比肩的文学巨匠,但其无论从传世作品的规模还是体裁的多样性而言,歌德作品的翻译难度无疑要大于其他各位。
    我最近在读卫茂平的散文集《新腔重弹旧调的余响》,其中收录了一篇文章,提及他很早就在考虑将歌德著作全面译成中文。上个世纪,日本有两套完整的歌德作品全集,而同期我们只有几部作品的汉译本。直到上世纪临近尾声时,两套规模中等的《歌德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0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4卷本)才姗姗来迟。一旦《歌德全集》竣工,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不懂德语的读者来说,可以借此重新认识歌德,有机会去阅读很多之前没有阅读过的歌德文本,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对于国内的人文学术界而言,这套作品也会有很高的价值。
    近二三十年来,我们对德国经典作家作品的译介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像《席勒文集》(5卷)、《海涅全集》(12卷)、《卡夫卡全集》(10卷)这类大部头的出版,为中国读者和研究者全面理解这些作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继《布莱希特戏剧集》(3卷)出版15年之后,另一套《布莱希特作品系列》日前也陆续问世,主要收录作家戏剧之外的其他重要作品。这体现了一种趋势,经典作家的译介正在向纵深发展。20世纪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重要文本也都系统地被译成中文,例如《托马斯·曼文集》《君特·格拉斯文集》以及伯恩哈德作品系列、彼得·汉德克作品系列等。
    还有一个在国内出版市场上具有共性的现象:一旦某位当代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就会被大量介绍。最近两位获奖的德语作家是耶利内克和赫塔·米勒,这两位此前还在中国鲜为人知的女作家的作品被很快译出,随即陈列在书店。检视译文后便会发现,问题真是不少。出版界的急功近利绑架了译者,坏译文伤害的不仅仅是读者,更重要的是作者本人。
    与此对照,那些并非热点、却重要得多的作家作品更值得出版界和译者垂青。《德国浪漫派文学丛书》《当代瑞士文学丛书》这类译丛,《毕希纳全集》《克莱斯特作品精选》《诺瓦利斯文集》《巴赫曼作品集》这类作家选集都是值得称道的积累性工作,读者可以借此了解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地域或作家,加深对德语文学的认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玉书创立的《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迄今已出8卷,选译了诸多之前从未译成中文的德语文学作品,功莫大焉,希望这一刊物能够继续下去。
    在出版界和译者的共同努力下,一些以难译著称、在世界文学中享有盛誉的德语文学杰作也在近几年与中国读者见面,例如《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穆齐尔)、《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德布林)、《浮士德博士》(托马斯·曼)。据说诸如《维吉尔之死》《梦游者》(布洛赫)也正在翻译之中,这些都是很值得期待的译作。
    最近十多年,德语诗歌的翻译呈现了一个新高潮,荷尔德林、里尔克、特拉克尔、策兰等重要诗人的作品被系统地翻译,某些诗人的作品甚至先后出现了多个选(译)本。此外一些不太为国人所熟知的德语诗人的作品也有了汉语读本,《傅立特诗选》即是一例。而《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出版则标志着研究型的诗歌翻译已经出现,且起点非常之高。
    综上所述,德语人文社科著作的中译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在德语思想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至今尚无汉语译本。这既是遗憾,也是对学界、出版界、译者的激励和鞭策。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译作出现,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学术发展还是对于读者而言,都将是一件幸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