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传统 小说在这个时代具有抚慰作用,作家要设法让读者在作品里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让读者觉得某种体验他也曾有过,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和我一样的人” 。 记者: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小说传统,作家创作时应致力于向这个传统回归,您怎样理解“回归传统”? 蒋一谈:小说是西方的产物,一定要以尊重小说传统的态度去学习。短篇小说的思维方式、结构方式、叙事方式都是西方的,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没有。鲁迅如果不看俄罗斯文学、日本文学,就写不出《狂人日记》 。夏目漱石以前是用日语写作的,当他发现英语是未来的语言,就去英国留学,他后来的创作影响了日本很多作家。 短篇小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作家、研究者如果认为中国有自己的短篇小说传统,应该回到这个传统,创作中国式的短篇小说,那么我建议,大学里可以设立中式短篇小说写作课,西式短篇小说写作课,比拼一下谁创作的小说更具有国际性。我的选择会是后者。这是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大陆文明是超稳定的、封闭的,但在今天,世界是开放的,不应该以民族主义的眼光去对待文学、文化。 记者: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另一方面,网络小说又在进行动辄百万、千万字的口水话写作,在碎片化、浅表化的阅读环境中,您认为短篇小说有什么功能? 蒋一谈:不必把作家的责任看得太神圣。很多读者把作家看得高高在上,这和我们的文学教育传统有关系。我1987年到北师大中文系读书,当时的北师大中文系在全国已经很有名,但也并没有什么短篇小说鉴赏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课,所以作家的责任和社会上其他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小说在这个时代具有抚慰作用,作家要设法让读者在作品里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让读者觉得某种体验他也曾有过,或者作者的思想对他有所启发,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和我一样的人” 。文学永远不是专制的,不是让读者必须接受我的观点,而是平等的,喜欢和不喜欢都很正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