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流人中最早教学授徒并进行诗文创作者是著名的南宋使臣、诗人洪皓。他受命假以“礼部尚书”之名出使金国被扣,长期流寓东北冷山(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洪皓教授金国陈王悟室八子及其他女真族贵族子弟。最初生活艰难,“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矢然火煨面食之。”洪皓“博学强记”,凭记忆在桦树皮上写下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全文,成为有名的“桦叶四书”。洪皓滞留东北15年,力辞金国官职,急公好义,弟子众多,深受当地官民的敬重:“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着诗文,争钞诵求锓梓。”归来之后,洪皓辑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有关东北诗文多卷。 清代流人教学授徒规模最大者,是流放辽东的湖广道御史郝裕与翰林院编修陈梦雷。郝裕被吴三桂以“冒功狂奏”参劾,判处死刑,后免死而流徙盛京。郝裕到达铁岭戍所后,建立书院,开馆授徒,在东北流寓长达21年。后来吴三桂谋反叛乱,郝裕也因此被平反回京,最后官至广西巡抚。据《铁岭县志》记载,他“筑室于银冈之麓”,“颜其室曰‘致知格物’之堂”,他在此“注《周易》《孟子》”,“讲学授徒,说礼乐,敦诗书,文化渐开,士之向学。召还后,留其室为书院,名曰银冈。”他被平反回京后,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多年来购置的225亩土地和城内的宅基地捐给书院,作为办学和资助学生的资金来源。郝裕所举足见其对于自己东北流寓经历的感怀和文化教育与传播的重视。而郝裕在沈阳出生长大的儿子郝林后来考中进士,回到出生地奉天任府尹,进一步致力于东北的文化教育事业,使其父留下的铁岭银冈书院成为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之一。早年周恩来就曾就读于此。 陈梦雷堪称清代罕见才子,是清代著名的学者。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后做翰林院编修,因回家守孝而陷“三藩之乱”,受藩王耿忠明胁迫,与李光地同任伪职。但他内心不忘报效朝廷,与李光地秘密协商,将耿忠明等乱军的情况密奏朝廷。但是,平乱之后被李光地独揽功劳并受其诬陷而谪戍沈阳。到戍所后,陈梦雷患重病,家中父母先后离世,最后妻子也死于流放地。在此种情境下他仍刻苦读书和著述。奉天府尹高尔位爱其才学,请其做《盛京通志》的主修。陈梦雷滞留沈阳17年,设馆授徒。除教书和编撰《周易浅述》等典籍之外,还主持编撰了许多地方志,如《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归来后,任三皇子的老师,并编成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万卷,收录图书6 109部。雍正继位后立即将陈梦雷再度流放到黑龙江,而这时陈梦雷已72岁。18年后,终死于流放地。陈梦雷先后两次共长达35年流寓东北,为东北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在流人文化中没有能超越他的人。 著名的《柳边纪略》作者杨宾的父亲杨越在1662年被遣戍宁古塔时,当地缺少书籍,杨越的“五经”以及《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历代古文选》等藏书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经典文本,这也使他成为宁古塔地区文化知识的重要传播者之一。而杨宾把东北探望父母的经历见闻写成《柳边纪略》,流传甚广,成为后人研究东北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除了文化教育的传播影响之外,流人文化也为东北的艺术活动带来生机。这其中当以被掳的徽、钦二帝特别是宋徽宗及其宫人、教坊乐工为最多。其后,流人中擅长或喜欢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杂技、棋艺者不乏其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