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钱理群:为了完善自我的告别(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 对话钱理群
    哪怕骗自己,也不能对青年绝望
        新京报:在社会现实让人产生无力感的时候,在你看来,青年应该何为?
    钱理群:我觉得,第一,本来是最低标准,现在是最高标准,就是说真话,坚持自己。有时做不到,那你就沉默,但是对青年人来说,可能沉默也做不到。比如我曾经接到过一个大学毕业生的信,他说我必须对某个问题表态,不然不能毕业。这给我出了个难题,我怎么说?我跟他说,你应该表态。你不说,你就不能毕业,找不到工作,那你只能够妥协和迎合。
    这时候,你要掌握三点:首先,分清是非,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你别将来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很多人最初说谎,心里不安,到后来,越来越心安理得;第二,你必须是被迫的,不是主动、自觉的;第三,不能伤害他人,一切后果你自己负责。这三点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难。
    第二,我提倡从自己做起,从改变周围做起,我提出“静悄悄的存在变革”。比如,现在读书会很多,这是好事。当然,也要保持独立性,不受惑。
    新京报:你为什么这么关注年轻人?
    钱理群:很多人问我,你那么大年纪关注年轻人干什么呢?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说对一切都绝望了,我唯一不能绝望的是孩子,如果对孩子都绝望了,你靠什么生存呢?这个问题看似说得很大,其实,你看看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什么对孩子特别上心,投入极大?他们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这个社会我无力改变,于是想尽办法对孩子好。对我来说,也是这个问题。
    不管我怎么绝望,但是,哪怕是骗也要骗自己,我总得留一点希望啊。鲁迅说,故乡对我的蛊惑是哄骗我一生;我明知这是哄骗,我做什么事都失败,对什么事都绝望,但哪怕是虚妄,也要给自己希望。我是抱着这种信念去的。
    新京报:你在中小学讲课,对90后或者更年轻的一代,是否能获得他们的认同或共鸣?
    钱理群:我去上课,老师宣传说你们向往北大,北大有钱某人,现在他都到门口了,你还不听吗?但是,听课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这和高考无关。最后坚持下来,只有二三十个人,但是,他们作业的水平,对鲁迅的理解,比大学生还高。这就够了!
    新京报:这是一种希望吗?
    钱理群:不,不,教育的力量再大,也比不上社会的力量。在初期,可能受我的影响,但是大学毕业之后,却可能走向另外一条路,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过,说得极端,我经常谈到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中的场景,一群孩子小学毕业了,有人演讲,说长大后,我们当中有人可能成为坏人,但是只要小时候有这种美好的记忆,即使成为坏人,也跟一般坏人不一样。你播下了一个健康的好的种子,也许后来变成另外的样子甚至夭折,但有没有这个种子,不一样。(采写/新京报记者吴亚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