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学观象:文学需要什么样的批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2014年07月2 张江 施战军 陈忠 参加讨论

    接通时代地气的批评
    张江:文学批评是不是能寄希望于“业余”,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文学批评不能远离当下。事实上,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当下性很强的学科。对文学发展脉动的敏锐捕捉,对新生力量和新质元素的及时发掘,对现实文学经验的梳理和提升,都鲜明地印证着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当下性。但颇为奇怪的是,在我们今天对文学批评的评价机制中,当下性反而成了要竭力祛除的要素。尤其是在学院内部,刻意规避当下,追求所谓的纯粹性、学术性,成为颇有市场的识见,甚至成为判定批评高下的标准。这是对文学批评本质特征的否定,也是对文学批评价值的消解。
    陈忠实:文学批评有多少类型,我并不是很了解,但从一个文学写作者的角度来看,我希望看到介入当下的批评,即连通时代、接通地气的文学批评。因为这样的批评才可能真切,才可能务实,才可能发挥切实效用。正如鲁迅所说:“必须更有真切的批评,这才有真的新文艺和新批评的产生的希望。”
    作家无论写作什么,一定都会有当下的意识在内里起着作用。写现实题材是这样,写历史题材也是这样。我写《白鹿原》,并没有写到当下,但用当下的意识去观照过去,并在历史中暗含现实,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已经被一些明眼的批评家不断指出,这也证明这些批评家以批评的当下性,进而发现了写作的当下性。这样的不约而同的当下性,正使写作与批评,彼此呼应并良性互动。
    对于写作者来说,读者的欢迎与意见,是更为重要的。批评家其实也是读者的一种,不过是更为专业的读者罢了。所以,既游离于时代,又游离于读者的批评与批评家,其实是既没有什么力量,也没有什么市场的。
    我在前年出版了一本近年的散文结集,取的名字就叫《接通地脉》。所谓接通地脉,是指我的这些文章,是在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生活的脉动的过程中,有所感触,有所思忖,属于实打实的生活感喟与人生感悟。这种对于当下性、本土性的注重,是我对于文学的态度,也是我对于批评的态度。
    其实,好的作家,好的作品,乃至常销的作品,留得下来的经典,都是“历史的文学摘要”和“时代的文学剪影”,是通过个人化的感受,对一定时代的历史与情绪的捕捉与定影。因此,解读这样的作家与作品,同时需要批评家面对当下驰骋思索,立足文本品评分析,而不是离开应有的时代定位与本土立场,凌空虚蹈,自说自话。
    上个世纪至今100多年的中国历史,其剧烈演变的复杂过程,在世界上是没有哪个国家所能比拟的。这100多年应该反复写,应该有许多作家去写。各自以其独立的思维和独特的体验去写,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景观留给这个民族的子孙,也展示给世界各个民族。我们的批评家应该为催生与百年中国历史相匹配的文学大家和经典作品而努力,而不是离开这样的大使命、大担当,去沉浸于批评的自弹自唱的小得意,乃至走向学术的闭门造车的小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