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无定法:范式与枷锁——散文边界之我见(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南帆 参加讨论

    
    现在可以面对这个问题了:如何评价文类的突破行为?
    对于初涉文学的作者说来,文类犹如写作必须遵循的交通规则。思接千载也罢,视通万里也罢,文学的叙述、修辞必须行驶于规定的线路之上。文类不仅是作家处理经验的范式,同时控制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如果一部小说没有任何悬念,一首诗拖泥带水如同街头闲聊,读者的通常反应是——你想说什么?许多时候,“不像小说”或者“不像诗”的评价即是一种彻底的否决。
    然而,对于许多资深的作家来说,文类或许会演变为恼人的枷锁。当种种文类的成规开始严重窒息作家的内心时,他们必然谋求突破。文学史提供的许多例子证明,突破文类的成规可能带来文学的革命性飞跃。诗从四言、五言、七言至词、曲的出现,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红楼梦》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无不制造了意义深远的转折。这些成功包含了对既定文类的修正和改革。
    尊重文类的权威,理解历史赋予各种成规的美学功能;破除文类的拘禁,意识到各种成规的美学功能与历史的要求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按照《文心雕龙》的术语,“通”与“变”的辩证转换显然有助于考虑散文的“边界”。至少在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散文范本来自《古文观止》、五四时期的“美文”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杨朔式散文的综合体。迄今为止,这种范本的魅力远未终结。然而,如果这种范本被奉为散文“边界”的唯一解释,那么,过于狭窄的通道不得不重新设计。
    我的某些散文之所以游离于这种范本,显然由于现代生活的冲击。除了秋风、明月、江湖、青峰、桃花、黄叶、古树、清泉等古典美学意象,我们的周围出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事物。从会议、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到枪支、火车、网络宽带、大数据,以及各类繁多的机器,这些事物不仅剧烈地改造公众的观念和感觉方式,而且有力地摇撼沿袭已久的散文表述。这时,另行启动一套笔墨几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可以大声疾呼,壮怀激烈,也可以玄思妙想,细语独白,可以谐趣幽默,也可以悲愤尖锐,如此宽阔的音域必然要甩下单调刻板的演唱技巧。这是散文的“边界”持续遭受挑战的主要理由。当然,挑战通常会遇到抵抗。对于那些面目怪异的散文,某些批评家愤怒地拒绝称之为“散文”。在我看来,这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重要的是说出了什么,而不是赢得“散文”的桂冠。古人反对“为文造情”而力倡“为情造文”;出于相似的考虑,我挪用这个表述并且稍作修改——争论“何谓散文”,我主张“为文造名”而不是“为名造文”。
    (作者为福建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