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三十年磨一剑 推动《格萨尔》事业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张凤娜 参加讨论

    40卷、共51册藏文《格萨尔》精选本(以下简称“精选本”)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精美的藏文与深蓝色封面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美感。从1983年提出编纂精选本的任务,到2013年8月底圆满完成,这套书整整编纂了30年。
    回顾这30年的编纂经历,课题组负责人兼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降边嘉措依然深有感触。他说:“这之间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令我一生难以忘记,但无论怎样的挫折,对于《格萨尔》事业发展来说都是值得的。”
    在降边嘉措富有浓郁藏族风情的家中,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学者向记者谈起了精选本的编纂工作以及他热爱的《格萨尔》研究。随着降边嘉措娓娓道来,几代学者和研究人员三十年磨一剑的研究历程清晰呈现。
    人力不足是最头疼的事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但由于历史原因,这部宏伟的史诗,过去从未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搜集整理。”降边嘉措说,有人将其和敦煌学相类比,敦煌学的故乡在中国,研究成果却首先出在国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改变。在降边嘉措心中,《格萨尔》的命运也大抵如此。
    《格萨尔》由藏族人民创造,但《格萨尔》研究的第一批专著在国外产生,研究《格萨尔》的第一个学术机构在国外建立,第一批向国外介绍《格萨尔》的英文版、法文版、俄文版等各种外文译本也出自外国学者之手。
    1983年,编纂精选本的任务被提出。这对很多《格萨尔》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项工作如此艰辛,更没有料到一干就是30年。
    “搜集整理是资料性工作,不算研究成果。”“民间文学是不能整理的,要保持它的原始状态。经过整理,就失去了学术价值。”编纂工作最初遭遇的各种议论,至今依然回荡在降边嘉措的耳边。
    “这些压力对我们这些怀有满腔热情的课题组成员来说,并不是最大的困难。”降边嘉措告诉记者,由于懂藏文的人不多,人力不足才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事。
    为补充人力,课题组决定将全国各地相关人才聚集到北京,以便统一完成工作。“工作量太大了”、“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完成”、“我们原有的工作还要做呢”,随之而来的又是各种抱怨。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愁”字。为此,大家接连几天每天聚在一起,找对策、想方法。“以资料地为核心,将任务分配下去,是不是会比较有效?”会上,这一提法得到了多数人回应。随后,课题组成员立刻连夜赶制任务分配计划。在各地有关单位积极配合下,工作逐渐顺利开展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