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从《汉志》“小说家”看中国小说概念及文体的生成(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 王绪霞 参加讨论

    三、《汉志》“小说”“说”的文学内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庄子·知北游》)
    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故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庄子·天道》)庄子的意思是圣人之意(即“道”)无法言传,用文字书写的圣贤之书不过是糟粕,就像轮扁无法言传斫轮的体会。“言不尽意”,故庄子采用寓言的形式传达难以言传的“道”,立象以尽意。但人们不能因此忘记“言”和“象”都只是媒介而不是“意”本身,他提醒人们“得意忘言”: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也可以说这是庄子面临论敌“大而无当”的指责时的辩解,他以“得意忘言”化解了寓言虚构带来的“道”的真实性备受质疑的困境。他对言意关系(包括象意关系)的思辨已达至艺术哲学的境界。“说体”和《汉志》“小说”都是诉诸口头的,口传心授过程中,传播者不求甚解或不够认真的态度,倾听不准确、语言歧义、记忆误差等都会导致传说变易,这是无意识的传闻失实。然而,也正契合了庄子所说的“得意忘言”。
    促使“说”变易的更多是人为因素,地域、群体利益(如阶层、族群、流派等)、时代性等因素。班固关于《汉志》“小说家”的注释“其语浅薄,似依托也”、“其语浅薄……似因托之”、“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迂诞依托”等都可以作为《汉志》“小说”传闻失实(被动虚构)的证据,也可以作为这种文体的特征。传闻异词、踵事增华就意味着失实。换言之,传闻失实是被动的“虚构”。《汉志》“迂诞”、“依托”的定位,为“小说”文体预留了艺术虚构的发展空间。
    《韩非子·解老》在解释《老子》“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时,提出了“象”(意象)、“想象”的概念: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案其图以想其生”即“想象”,而“诸人之所以意想者”是“象”(意象)。由此可见,韩非子之所以广泛收集“说”而储备起来,是他已经自觉认识到了它们对传道的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寓道于乐。
    从刘向对《百家》、《说苑》、《新序》、《世说》的纂辑以及收集大量“说体”编辑在一起并以“说苑”命名,可见他对这种文体的自觉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