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2013年长篇小说:直面新现实 讲述新故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2014年01月29日 白 烨 参加讨论

    精神隐痛的触摸
    置身时代的风雨和社会的风浪中,人们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各种坎坷,遭逢各种境遇,这一切都会转化为一种心理的忧伤与精神的隐痛,潜伏于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并无形地影响着个人生活与命运走向。在2013年的长篇写作中,一些小说家把他们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于这一方面,并以各自的发见和不同的角度,剔抉出人在现实中的种种心态异象与心理病象,在令人纠结的故事中寄寓了对于人的精神境遇的关注与同情,对于人的精神现实的理解与尊重。由一种显见的“向内走”的文学追求,散发出格外浓郁的精神关怀。
    林白的《北去来辞》由女主人公海红总不遂意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纠结,透视一个女性知识分子的精神紊乱,并进而凸显一个时代的精神混乱。由于有着不安定的童年和被压抑的青春,海红更重视内心生活,因此总想超越现实。但严酷又平庸的现实对她步步紧逼,从婚姻、情感、家庭关系到自我生存,一切都向与她意愿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她既在焦躁、挣扎中不断妥协,却又在妥协中焦虑、挣扎。由此,作品既对女主人公自身进行一定的反思,更对桎梏着海红的社会现实发出了深刻的诘问。
    苏童的《黄雀记》把艺术的镜头对准他所熟悉的香椿树街,讲述了一桩错判的青少年强奸案引发的人生纠结与命运转折。在保润、柳生和“仙女”的成长与碰撞中,探悉了善与恶、罪与罚、沉沦与救赎、绝望与希望的人生况味。作者一方面细写三位主人公乖蹇命运造成的紧张、焦虑与痛苦的精神状态,一方面又抒写香椿树街上悠然、湿润、幽暗的市井万象与人生百态,冷与暖、动与静、明与暗,既反衬着,又并置着,构成了作品含而不露的内在底蕴。
    胡学文的《红月亮》分别由女人公夏冬妮、男主人公马丁各自生活遭际的平行叙事出发,讲述了人生不同却又命运雷同的内在原因:夏冬妮由于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而患有严重的撒谎恐惧症,因而与周围的人和事陷入一种愈挣脱愈被吞噬的复杂关系之中,最终锒铛入狱;马丁蜷缩在他人或自我造就的谎言人生中,渴望平静的心理与必须面对的现实始终撕扯着他紧张的神经。难以摆脱的谎言成为他们一生的梦魇。这是一种个人症状,又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症状。
    饶有意味的是,余华和马原这两位先锋小说家分别以《第七天》和《纠缠》为新作,在2013年以直面现实的故事书写作了几乎是摇身一变的新的亮相。《第七天》以死人还魂再去赴死的魔幻故事,打通了虚幻与现实的界限,实现了生活与戏剧的对接,作品以荒诞的艺术形式完成了真实的现实批判,存在的渴望与苦命的绝望始终相随相伴,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与彻骨的虐心。马原继《牛鬼蛇神》之后新写的《纠缠》,一改过去的先锋姿态与形式追求,以近乎于案件调查、新闻纪实的方式,叙写了一桩遗产遗嘱案件引发的家族夺产大战,由最日常化的生活事象入手,拷问贪婪的人性痼疾,呼唤被泯失的亲情、被污损的真情。作品的奇妙之处在于,由细针密缕的家长里短的抖搂中,自然而然地揭示出当下社会亲情与人情的溘然变异。余华和马原的这两部作品,都借助社会新闻增强作品现实性的有意尝试,显示出先锋小说家不主故常的新异视觉与力图变法的可贵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