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雷达:对现实发言的努力及其问题——2013年长篇小说观察(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2014年01月2 雷达 参加讨论

    
    长篇小说的新闻性元素的增强,是近年来小说对现实发言而产生的一个趋势。实际上,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作品中已现端倪,到2013年这种现象更为集中,这体现出新媒体影响力与传统纸质书写方式之间的新关系。在《带灯》、《第七天》以及须一瓜的中篇《智齿阻生》、胡学文的中篇《奔跑的月光》中,都涉及新闻素材与小说书写的关系。贾平凹以“带灯”意象照亮了2013年长篇小说的日历,却也引发了文学界对小说表现当下现实能力的质疑。《第七天》的争议也源于此:那些强拆、杀警察、洗脚妹杀人、卖肾等情节,写得并不那么动人。余华非常“珍视”这些社会奇闻,以为它们本身就有存留历史的价值,于是他小说里的现实感、尖锐感,都想依赖这些新闻支撑。其实,小说中最动人的地方,往往是写普通人相濡以沫的充满人情味、人性味的日常生活,如杨飞的身世之痛,他与杨金彪的父子深情的曲曲折折,与李青的爱情畸变,以及余华对鬼魂世界里依然等级森严的大胆想象,都显示了卓然的才气。余华的这种过分推崇新闻要素的看法,也并非他不懂文学与新闻的区别,而是认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一般意义的小说已失却了阅读价值。
    在我看来,社会新闻与小说叙事元素过于快速、直接的黏合,既是作家缺乏直接连接地气的、可持续资源的一种表现,又是作家不得不将叙事焦点对准普通读者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的一种叙事动机。因为作家也很清楚,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相比较于生态恶化、资源短缺、就业困境等社会现实问题,文学被全民关注的程度明显在减弱,如果文学不“亲近”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被普通民众所重视。这是我们现时代的文化症候,也是当下网络文化对纸媒形成冲击的一种表现。
    另一种情况,当下文化语境的网络化、后现代化和物质现实的“前现代性”,造成了人们普遍的精神迷失。刚刚获得温饱、准备走向小康的普通百姓突然遭遇了“娱乐至死”的后现代猛兽,人们的心理准备明显不足——这不是低估读者。浮在网络表面的是隐私揭露、人肉搜索、贪官落马、一夜暴富等,网络小说也以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方式把这些元素编织于文学叙事之中,而读图时间又占据了大量的读书时间,对此,作家的表达方式也只能被迫转移。
    对现实发言是文学的可贵品质。然而,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现实和信息时代的媒介变革,让文学在今天的“发言”变得尤其困难。长篇小说试图“亲近”现实而力有不逮,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这种困难反过来也让我们思考作家的思想资源、写作方式和表达能力问题,思考在新的社会现实中“为何发言”、“如何发言”,思考文学的作为与力量、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在此,欢迎读者朋友就这一话题继续撰文,参与讨论。
    ——编 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