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孔子“诗可以怨”与钱锺书《诗可以怨》(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程巍 参加讨论

    3
    钱先生深谙文章之道。在一大段谦逊而又幽默的开场白之后,他写道:“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版。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做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我下面也只举一些最平常的例来说明。”
    他举的头一个例子是孔子的一句语录,并由此向下延伸:“《论语・阳货》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了一个。《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忘国之音哀以思’,没有偏重或倾向哪一种‘声音’。《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报任少卿书》和《史记・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折磨的倒霉人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那就是撇开了‘乐’,只强调《诗》的‘怨’或‘哀’了;作《诗》者都是‘有所郁结’的伤心不得志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叹息或呼喊了,陈子龙曾引用‘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那句话,为它阐明了一下:‘我观于《诗》,虽颂皆刺也――时衰而思古之盛王’。颂扬过去正表示对现在不满,因此,《三百篇》里有些表面上的赞歌只是骨子里的怨诗了。”
    随后,钱先生继续于古文献中随手拾取“诗可以怨”的例证,诸如“不得其平则鸣”、“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辞易好”等等,并征用他广博的西方文史知识,从德、法、英、意诸国文学史中撷取类似表述,与中国文论的说法相互阐释,如格里巴泽尔说诗好比害病不做声的贝壳动物所产生的珠子,福楼拜以为珠子是牡蛎生病所结成,作者的文笔却是更深层的痛苦的流露;某某说“真正的诗歌只出于深切苦恼所炽燃着的人心”,某某说“最美丽的诗歌就是最绝望的,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某某说“诗是关于忧伤的奢侈”;称赏尼采而不赞成弗洛伊德的克罗采也承认诗是“不如意事”的产物,而佩服弗洛伊德的文笔的瑞士博学者墨希格甚至写了一大本《悲剧观的文学史》,证明诗常是隐蔽着的苦恼,等等。
    在周游列国文论后,钱先生又回到前文:“我开头说,‘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主张。在信口开河的过程中,我牵上了西洋近代……‘诗可以怨’也牵涉到更大的问题。古代评论诗歌,重视‘穷苦之言’,而古代欣赏音乐,也‘以悲哀为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