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选李善注》诗歌释例(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翔翥 参加讨论

    
    七、解题精当之例
    李氏注诗常于题下置解题文字,这些文字内容丰富,要言不烦。有结合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等开宗明义,点明诗旨的;有揭示诗歌的比兴寓意,颇类似《毛诗》的小序;有对篇名文字进行训诂与解释的。例如《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李注:“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达,知人者稀也。”又,曹植《杂诗六首》题下,李注:“此六篇并托喻伤政急,朋友道绝,贤人为人窃势,别京已后,在郢城思乡而作。”又,阮籍《咏怀诗十七首》题下,李注:“五言,颜延年曰:‘说者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诗耳。’”又,左思《招隐诗二首》题下,李注:“五言,韩子曰:‘闲静安居谓之隐。’”
    观李氏注中的解题或有或无,较为自由随意。这种做法上取法乎《诗序》、王逸《楚辞章句》,下承魏晋以来挚虞《文章流别集》、《文章流别志》等著作的成果,采集先人之作,出入经史百家,对后世总集、别集之注释影响深远。
    八、文献求序之例
    李氏学有根柢,其注释《文选》征引浩博,弋钓书部,可谓当时注释之作之翘楚。根据清人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注引群书目录》所列,计有书目达1607种之多。但观其注释,无论是引文献解词义,明出处,考名物,讲典制,还是释典故,其引文大抵皆排列有序,博而不紊。例如《古诗十九首》:“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李注先引薛综《西京赋注》注释“疏”,再引《说文》注“绮”,复次引《尚书中侯》、《周书》、《郑玄周礼注》三书注“阿阁”,最后又引薛综《西京赋注》注“三阶”。这里李注的逻辑顺序有二:其一,按照原文的顺序,依次注释其中的字词,其二,原文中某一字词,如可征引诸书进行注释,则这些被征引的书,按照时代先后的顺序进行排列,如上述释“阿阁”一词。
    同理,即使是说字注音,李氏也是遵依一定的逻辑顺序的。通常做法都是:先依次释义,然后依次注音。例如曹植《赠徐干》:“亮怀玙璠平美,积久德逾宣。”李注:“《尔雅》曰:‘亮,信也。’《仓颉篇》曰:‘怀,抱也。’杜预曰:‘玙璠,美玉,君所佩也。’玙音余,璠音烦。”又,张孟阳《七哀诗》:“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李注:“蔡邕《月令章句》曰:‘蟋蟀,虫名,俗谓之蜻蛚。’蜻音精,蛚音列。”
    总之,在中国文学史,《文选》是艺苑之瑰宝,创作之准绳。而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李善《文选注》可谓文献之渊薮,考证之资粮。这里只是举出数端以见李注诗歌部分之博大精深。对于这部古注之佳作,后人研究之专著可谓林林总总。清人胡绍煐在《文选笺证》序中说:“《文选》李氏注引援赅博,经史传注,靡不兼综,又旁通《仓》、《雅》训故及梵译诸书,史家称其淹贯古今,洵非溢美”。
    但李注也并非尽善尽美,由于他在注释中往往“释事而忘意”,这虽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但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或理解上的障碍。例如潘安仁《河阳县作二首》:“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李注:“《左氏传》:穆叔曰:‘引领西望。’《毛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这里李氏注出了“引领”、“伐柯”二词的语源,但“伐柯”在诗中作何解释,仍令人困惑。其后的《五臣注》云:“南路谓京道也,今方南路在近,伐柯亦不远也。”我们参照这两种本子的注释,于是得出“伐柯”之意就是取“不远”之意。那么“南路在伐柯”,即南路不远也。犹如现代说“暂解燃眉”,指代燃眉之急。
    还有李注引文浩博,常有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或节略、或删改、或失次、或增减等,这一方面可看出李氏注释时方法灵活多变,摇曳多姿。另一方面也令读者瞀乱无所适从。例如陆士衡《挽歌诗三首》:“同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李注:“《论语》,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又,《古诗十九首》:“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李注:“《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处引文有两个特点:其一,引文不全,有所节略,前引略去“不亦乐乎”,后引节去“子曰”。其二,引文用字也有微殊,前引《论语》为“友朋”,后引《论语》为“有朋”。虽仅是一字之易,但给后人留下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当然,还有其他方面诸如选择不精,望文生训,繁琐无当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由此可见,深入探讨李注确非易事,不是学识谫陋如我的人能窥其堂奥的。

 
    参考书目:
    [1]《笔记小说大观》,台湾新兴书局影印,1987年
    [2]《管锥编》钱钟书 著,中华书局,1986
    [3]《广雅疏证》「清」王念孙 著,钟宇讯 点校,中华书局影印,1983
    [4]《梁书》「唐」姚思廉 撰,中华书局,1973年
    [5]《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
    [6]《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7]《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 校辑,中华书局,1985
    [8]《士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 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诗经原始》「清」方玉润 撰,李先耕 点校,中华书局,1986
    [10]《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1]《文选》李善 注,清胡克家刻本,中华书局,1977
    [12]《文选》李善 注, 清胡克家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3]《文选旁证》,「清」梁章钜 撰,1882年(光绪八年)刊本。
    [14]《文选版本研究》傅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5]《文选导读》屈守元 著,巴蜀书社,1996
    [16]《文选考异》「清」胡克家著,附于《文选》李善注胡克本,中华书局,1977
    [17]《文选李注义疏》「民国」高步瀛 著,曹道衡、沈玉成 点校,中华书局,1985
    [18]《文选学》「民国」骆鸿凯 著,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六年
    [19]《文选学论集》赵福海 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
    [20]《文心雕龙札记》黄侃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1]《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
    [22]《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 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3]《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著,中华书局,1992
    [24]《训诂学概论》齐佩瑢 著,中华书局,1984
    [25]《训诂学初稿》(修订版)周大璞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6]《余嘉锡说文献学》余嘉锡 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7]《昭明文选研究》傅刚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9]《中古文学史论》王瑶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0]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 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1]《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孙钦善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2]《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梁启超 著,东方出版社,1996
    [33]《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
    [34]《中国文学史》钱基博 著,中华书局,1993
    [35]《昭明文选研究》穆克宏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6]《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曾贻芬、崔文印,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慈济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