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新疆哈密地区曲子的当代传承调查(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毛巧晖 参加讨论

    2 镇西“小曲子”的历史及其发展
    由于巴里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先天的自然条件,是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和加以苦心经营之地。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样,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也交融发展,光辉灿烂,曲子是其中之一。“小曲子”是由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随着陕甘青移民流入新疆后,与当地民间艺术融合,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个用汉语方言演唱,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年代无文献可考,据民间艺人回顾,小曲子形成于200多年前,早期的民间艺人有吴成兴、周发元、温荣华、李春芳、董发等。现在民众还流传着关于老艺人的传说。吴成兴老人曾含冤被抓进监狱,后因吴先生连续演唱了三天小曲子而没有重复,被当场释放。李志华因为小曲子演唱的好,他岳父才答应将女儿许配给他。即使“文革”期间,小曲子不允许在公众场合演唱,它依然在民众间传唱,民众节日喜庆、婚嫁、丧亡离不开它。
    小曲子产生后,迅速在各地普及和发展起来。它的唱腔清新悦耳,又是运用乡音土语,深受民众喜欢;同时因为演出形式灵活,三五人、十几个人不等,伴奏简单,主要以三弦、板胡、二胡等,组织容易,所以当今巴里坤有大量的小曲子自乐班。小曲子演唱活动活跃的时期一般是每年春节期间或农历五六月庙会。另外它跟当地的婚丧民俗紧密联系。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有“哄房”的习俗,即邀请会唱小曲子的老人在新人洞房演唱;还有“起脚”,在女方家演唱。丧事也会请小曲子班子。
    巴里坤小曲子在曲调、道白、角色、戏曲与艺术类别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之处[2]。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地就开始了小曲子的搜集采录,但是当时演唱艺人就都已年事过高,所以很多曲子内容不全,例如《钉缸》、《张先生拜年》等,而且流传下来的小曲子数量也不多,这与巴里坤的人口有着密切关系。巴里坤人口从历史资料看,一直具有不稳定性。西汉初,蒲类国人口过万,后因战事,人口减至400余户;清道光年间(1850)有人口约3万,到清光绪年间(1905)人口减至7000余人。1985年人口普查近10万,但21世纪初,人口则不足10万,并且逐年减少。当然人口外流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陈建生书中所述,收集到70余巴里坤小曲子和小调。收集的小曲子的曲牌有八谱、菠菜根、纱帽翅等10余个,收集到的小曲子演唱曲调有越头、五更、西京等30多个,流传最广泛的有《张良卖布》、《大保媒》、《两亲家》、《李彦贵卖水》等。
    2007年巴里坤的新疆曲子被列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一场目录。巴里坤的曲子演唱以及传承主要区域在大河镇,因此本次调查的主要区域就在大河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