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少儿还需要阅读文学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专栏记者:梁若冰 参加讨论
缘起 “六一”期间,记者走访了几位儿童文学作家,他们谈到在电视电脑、动画卡通和因特网等诸多新媒体的影响下,可供未成年人选择的媒介越来越丰富,而应试教育体制下可供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矛盾引发出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还需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吗,什么样的作品能走进孩子的心 灵并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启发和帮助呢?这的确是创作界和出版界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此我们请几位嘉宾进行一番讨论。
    特邀嘉宾:
    
    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提名奖获得者、教育部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金波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提名奖获得者秦文君
    
    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
    
    中国作协会员、“陈伯吹奖”等奖项得主,26岁的儿童文学作家葛竞
    少儿需要阅读文学
    记者:不久前,在无锡教委对两万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答卷中发现,小学生最渴望在假日里参加的活动,第一是体育运动,第二是参加使他们能够快乐的“心理俱乐部”,文学阅读没有排上队。北京海淀实验小学六年级老师柏玉兰告诉记者,作为语文老师非常希望学生能有课外阅读,但是,升学的压力,大大小小的考试,几乎占据了师生所有的心思,毕业班这一年的课外阅读就剩《奥林匹克天天练》这样专门的应试书了。
    秦文君:文学阅读量的减少或丧失,使当代少儿普遍存在一定的语言缺失,尤其口语表述的词汇量在减少,语言的驾驭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退化。语言的缺失是值得警惕的,它会影响孩子们表述内心、认识世界、沟通交流人际情感。同时,阅读的缺席也容易引起接受方式的单一,造成人文精神与情感的缺失。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不能过早接受信息垃圾,与没有感情的电脑、电子游戏为伍,因为在一些游戏里有着不少以好玩的形式出现的暴力。感情缺失容易使人冷漠、愤怒、偏执,无法安然等。
    金波:童话带给读者的阅读快感是丰富多样的,它可以是热闹的、幽默的、奇诡的、惊悚的,也可以是抒情的、诗意的、婉约的、哲思的。我认为儿童文学作品应在对孩子进行爱与审美教育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领略母语的魅力也是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重要目的,要让更多的优秀文学篇章入选教材。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是一个对中文负责任的语言大家,孩子的语言习惯和能力能够影响他的一生。
    儿童文学第一要义永远是趣味性
    记者:一些中小学读者反映,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哄小孩”的、说教的东西太多,而趣味性强、独创性强的太少,这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大为减弱。
    葛竞:从原创作品看,孩子对书的要求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就在于小读者不喜欢沉重晦涩、故事线索庞杂,或是人物性格“灰调子”的作品。色彩鲜明、生动有趣、故事线索清晰,是“好看书”的基本构成元素。而“复杂”就在于人物内心真实,书里蕴含新鲜而丰富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故事深层要有底蕴和内涵。在电视、电脑等诸多新媒体的影响下,儿童文学中的热闹有趣与游戏性逐渐成为一种主要倾向。而当孩子们捧起一本书的时候,在那些好看的故事里面,他们也需要、并且期待书中真诚动人的情感,深厚而富于哲理的内涵,这样,好看的故事才不会只是轻飘飘的过眼烟云。
    记者:许多人认为,作品缺乏想像力和趣味性,急于彰显教育目的、缺乏对永恒性的追求一直是困扰我们儿童文学创作的问题。
    葛竞:趣味性是儿童文学作品有别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儿童文学的第一要义永远是趣味性,而且要从儿童的视角去写,才能走进小读者的心灵。无论是米老鼠还是孙悟空,无论是小布头还是唐老鸭,都是靠主要人物鲜活的形象、独特的个性让人久久难忘的。至今我还记得自己作为一个小读者阅读优秀作品时的情形。对那些人物生动可爱、情节跌宕起伏、充满趣味的故事,我会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吸引。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吸引孩子?好的作品能让孩子完全入境,完全被主人公或是故事所牵动。看孙幼军前辈的《小布头奇遇记》,完全被那个小可怜的小布娃娃形象吸引了,作品的视角特别孩子化。看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因为它以小女孩皮皮的视角写她周围生活的,当时我的感觉是觉得她一点不像外国人,作品写的都是我同学的生活,所以一下子就入了境。
    白冰:近年来我国原创作品的创作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但出版社不能坐享其成,要发现和培养作者、读者,了解读者的需求,参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策划,提炼出更多的趣味性。最近我社策划出版的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累计发行了120万册,中影集团购买了该作品的电影、电视和卡通的全部改编权;引进版《鸡皮疙瘩》系列累计发行到320万册。这些数字在过去是不能想像的,这说明贴近孩子生活、抒发童心童趣的好作品一定能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可,也一定有市场。尽管我们近年来创作出版了大量优秀作品,但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仍然觉得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太少。而且30多家出版社和100多位活跃的儿童文学作家,对于3亿多儿童来说,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当前我国儿童文学创作最缺少什么
    记者: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缺乏的东西比较多,你们认为主要缺少什么?
    金波:模仿跟风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自从《哈里·波特》创造了发行奇迹后,放眼望去,好像满世界都成了《哈里·波特》的翻版,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都与“魔怪”沾边。有一位14岁的《哈里·波特》的小读者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基本不看魔幻类作品了。他说,都是在步人家的后尘。这也给创作出版界提了个醒 大量不高明的模仿之作会葬送某类作品。
    白冰:缺少创作人员和发表园地也是一个原因。从一个数字就可以看出儿童文学创作在我国的影响和地位 在中国作协的7000多会员中,儿童文学作家会员只有600名,而目前比较活跃的作家也就是100多人。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起步较晚,最初是以译介西方儿童文学作品起步发展的,数十年来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体系。近年来,我国原创儿童文学无论在作品数量、艺术风格,还是在内容的优质、装帧的优美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准,市场的占有份额也有攀升的趋势。但从创作园地上看,流失严重是事实,比如1995年前后红火的大型儿童文学期刊《朝花》、《未来》和《巨人》相继停刊。
    秦文君:我国缺乏的仍是文化的积累。一些发达国家,在许多年前就已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启蒙和普及,他们对于少儿阅读的推广,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来完成,而我们目前的许多家长,在自身的成长期中,很多就没有经过有效的阅读培训,甚至本身就没有建立阅读习惯。
    吸引儿童的作品既要有内容,也要有多姿多彩的形式
    记者: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现在的书太重形式了,搞得太昂贵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白冰:过去的观念,是“内容大于形式”,现在时代发展了,人们更加了解了儿童的心理。孩子天性就喜爱色彩和美丽的外表,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外表品位十分挑剔。现在有美术爱好的孩子特别多,因此,过于朴实无华或者设计不尽如人意的作品难以引起孩子翻阅的兴致。
    葛竞:孩子不同于成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和感受力也很不同,特别是低幼作品对形式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必须有好的色彩、好的设计与内容作完美的融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