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导演刘江近日推出的公安题材电视剧《黎明决战》给观众带来了陌生而又新鲜的观感。1946年,哈尔滨解放,这是当时共产党占领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大城市。对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如何,决定了外界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评价。受中共中央委派到重新组建的哈尔滨公安局担任局长的程樯,面对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展示出自信的人格魅力和震慑对手的魄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他刚中带柔;在看待具体问题上,他既有宏观上的运筹帷幄,也有个人角度的缜密细腻;在感情冲动的时候,他克制、冷静……如此种种,塑造了一个儒雅气质与英雄气概有机融合的形象。在荧屏上看到这样一位公安工作者,给观众的审美体验是陌生化的,但这种陌生感很容易被转化为好奇心,引领人们去探寻那个时代公安工作的独特性,并循着公安工作的发展历程,在几代公安之间建立连接,使大家对公安工作者群体有更为丰富立体的认识。 追溯公安题材的文学源头,可与古代公案戏对接。而现代意义上的公安题材电视剧,通常会让人想到拍摄于1979年的《神圣的使命》《玫瑰香奇案》等。第一代公安剧在风格上是严谨端正的,使用的叙事策略通常是一对一的形式,缺乏更为复杂的设计感,生活与情感元素的介入也较少。但在那个年代,电视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尤其是公安剧能直接带领观众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第二代公安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悬念丛生、紧凑精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是荧屏主流题材。其中既有《便衣警察》这样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虚构作品,也有《九一八大案纪实》这样由公安局长亲自出演的纪实作品。2001年,《重案六组》的播出轰动一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接连制作四部,总集数达136集,成为第二代公安剧的代表性作品。 在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沉寂期之后,《黎明决战》或可视为第三代公安剧的开端之作。剧中,以往公安剧猎奇色彩、强纪实风格的特色退居次位,取而代之的是创作者围绕人民公安对信仰的坚持、对人民的忠诚不动声色的描绘。观众听不到口号式的台词、看不到模式化的表达,却经常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程樯内心深处有一股信仰的力量在涌动。作为公安工作者的程樯,既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也要小心观察由自己主导的内部小环境的各种动向,若非有强烈信仰的驱动,很难能做到持之以恒。 《黎明决战》借鉴了谍战剧的节奏与味道,但这是为剧情服务的,并没有喧宾夺主,所以在观看时,并不会产生某种撕裂感。这部电视剧对生活戏与感情戏的再加工能力,为跑偏的严肃题材进行了一次修正。在电视剧的娱乐性与思想性方面,《黎明决战》进行了很好的分工与融合。它既是一部观赏性很高的娱乐作品,又是一部凭借思想价值彰显出力量感的人文作品。 为什么要拍摄反映新中国第一代人民公安工作的作品?创作者试图通过这个有真实原型的人物故事,帮助观众重新认识公安工作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维护公共秩序与社会安全,背后有许多事情需要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又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人生智慧。有些人简单地把公安工作形容为“抓坏人”,这是初级的感性认识,与“抓坏人”同样重要的,是在保持做一个好人的基础上,争取去做一个坚定的好人、有思考能力的好人,以及信仰坚定、价值观恒久的好人。《黎明决战》的播出,为启发公众关心公安工作、关爱公安民警,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在期待看到一个好故事之余,更希望新时期的公安工作能够得到公众更多的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