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图书宣传“三宗罪”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京报 newdu 参加讨论

    作为书迷,上书店淘书乃常事,爱书之人自然讲究书籍的方方面面,而书名、封面更是首当其冲的决定买还是不买的依据。长久以来,图书出版界一些低劣庸俗的宣传手段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之一
    借名人之口妄加赞词:你喜欢不如我喜欢!
       最近准备写一篇《爸爸妈妈的爱情故事》,以资鼓励风雨中一路走来的双亲永远牵手再接再厉。那天到书店正好看见一本《父母爱情》,猩猩相惜的心理下正想取阅,但手伸到半途就缩回了,因为我发现封面的显著位置用很大的字号写着:
    《父母爱情》我喜欢,我要把它拍成电影。———姜文
    我晕,你喜欢关我什么事?当然,我对姜文导演并无敌意,我只是看不惯出版商的这种做法,以为借个名人的口捧一下场就能拉动图书的销量。反正很多次我都被譬如“周国平推荐”、“余秋雨推荐”(而且这些字印得比书名还大)之类的阵势打消了购买欲。不知那些自诩高明的策划者得知读者的这一反映该作何设想。
    其实像我这样心理的读者不在少数,我们看重的是书本身的内容,不是这本书某个名人喜欢我们就喜欢了。而且,如今读者的独立个性甚至要求这本书只有他一个人喜欢那才好,他害怕有天一个朋友见他看的书是“XXX(此处为名人名字)推荐”而笑他浅薄从众。所谓的“名人推荐”,只是对部分初级阅读者有效罢了。如果你们一定要搞什么名人效应,请注意以下善意提醒:
    1.选用不太过分的字号表达名人的评价;
    2.考虑多用几个人的评价,一个人的观点实在无说服力;
    3.尽量放到封底;
    4.最好做成额外的套套在封面上的那种形式,以便我们及时扔掉。
    之二
    以偏概全剽窃美丽校名:谁配代表那个X大?

    首先讲一个我在书店亲历的故事。两学生游于书店,见一书《北大XX》,甲曰:“我最讨厌这种借校名出名的书。”乙道:“就是,我从不买这种书。”而他们的话也正好表达了我的心声。像《北大女生》、《北大校花》、《清华美眉》、《哈佛小子》之类的书我一本也没看过,当然更别提买了。取的什么书名?简直恶俗!
    不要骂我没看过书就来骂街,我只针对这些恶俗的书名。想必作者并不喜欢这样的名字,多半又是出版方的馊主意。
    就算你写得再好,你的那点故事能代表你那个美好的学校么?更何况写的大多是比较惊世骇俗的那种故事,也不怕侮辱了你的学校?不怕遭校友围攻?不要说什么不是借学校的名气而是确实有代表性什么的,既然你代表得这么广大那你干嘛不叫《中国女生》或者《亚洲女生》?不是代表得更广大么?哦,我应该心平气和一点,重申一遍,我这里主要是谴责那些想出这些书名的人。
    当然,如此没有个性的书名势必影响读者的购买情绪,影响图书的销量。当然,或许骗骗那些正在高考的水深火热中的小孩子还可以。
    同时批判一下那些剽窃美丽城市名的图书,批判词同上。
    之三
    乱戴光环不怕压死人:“少年作家”还是“少年作假”?

    随着“新概念”这个造星工厂势力的日益庞大,一批所谓“少年作家”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又是那些出版方冠之的美好名称:少年作家。
    何谓少年?何谓作家?那些出生在80年代上半期的作者们也叫“少年”?青年好不好,不要搞得他们也跟着昏了头还真以为自己是少年,于是去强说愁,愁煞人。至于“作家”,更是无稽之谈,“新概念”们到底有谁算得上作家?或许有一两个,那也是将来的事。没有相当的创作量也算“家”,不怕玷污了这个令无数文学青年憧憬的美丽词语?或许,“年轻写手”才是正确叫法。
    当然,你们要挣钱,不搞点骇人听闻的名堂挣不到钱。可是,最好还是实事求是。一切从钱出发,不是长久之计。搞得全国一下子涌现出无数“作家”,随便一本书就是一个“少年作家”,当书堆里的“少年作家”多得打架多得令人反胃的时候,你们挣钱的好日子也不多了。所以,来点有新意的好不好?如今“少年作家”的名声都臭满一条街了。
    还有,动不动就组织出一本“新概念作者小说集”、“80一代少年作家新作集”,其实这些书的内容都很雷同,像某某某的一篇《天下》就被用了N次,一本这样的书能有一半内容没有看过就很不错了。
    事实上低级的图书宣传手段何止以上三宗?一些好书因为低级的宣传反而让读者敬而远之,对于做书的人来说,实在是自毁前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