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言难尽亚当·斯密(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宫敬才 参加讨论

    四、个人生活视野中的亚当·斯密
    关于亚当·斯密的个人生活,八卦传闻有很多,较为流行的说法如下:“这位著名的道德哲学教授有刺耳、沙哑的声音,经常口吃。他是一个典型的心不在焉的教授。生活杂乱无章。书本纸张在书房里到处都是。从孩提时代起,他便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微笑着与看不见的伙伴全神贯注地对话’。关于他粗枝大叶的特点的故事很多:一次在与朋友谈话时掉进了路旁的沟里;一天早上,他将面包和黄油放进了茶壶,喝了以后说这是他喝过的最糟糕的茶;有一次,他穿着旧睡袍外出散步并做着白日梦,出城几英里才停下来。”很难相信上述八卦故事的真实性,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如下事实。亚当·斯密逝世的第二年即1791年,苏格兰的《小蜜蜂每周文学通讯》刊发了一篇题为《已故亚当·斯密博士的轶闻》的文章,上述所谓的故事中一件也没有出现在该文中。(见《亚当·斯密全集》第5卷,第298-306页)况且,把兴奋点集中于这类真伪难辨的奇闻轶事显得低俗,结果是亚当·斯密个人生活中善良伟大的一面被冷落。个人生活中的亚当·斯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有一颗美丽、善良和高尚的心灵,是罕见的伟大人物。
    亚当·斯密的一生既与不幸相伴,又与幸运结缘。他还没有出生,父亲便已去世。他很小的时候曾被吉普赛人掠走,幸好被救了回来。他年轻的时候曾爱上一位美丽聪慧的姑娘,却未能喜结良缘。陪巴克勒公爵游学法国期间有两位女士向他示好,又是无果而终。亚当·斯密终生与寡母相依为命,但从未觉得有什么缺憾,让他感到宽慰的是他的母亲、他的书和他在政治上的见解。此外,亚当·斯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中总有贵人相助,如巴克勒公爵一家;有至真至亲的朋友相伴,如休谟;有数量众多的仰慕者相随,如一心向学的年轻人。
    真正能够反映和表现亚当·斯密个人生活中人格伟大的是如下事实:他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从事了秘密的慈善事业。“很大一部分”是付出的比例,“秘密”是行为方式,慈善事业是目标,三者合一构成了亚当·斯密个人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既慷慨地帮助他人,又善解人意地让被帮助者自尊。亚当·斯密投入慈善事业的金额有多大?由于亚当·斯密始终秘不告人,史籍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简单的估计和对比可以让我们理解到大致的情状。亚当·斯密晚年固定性收入有如下几项:(1)苏格兰海关专员,年薪500镑;(2)苏格兰盐务专员,年薪100镑;(3)作为巴克勒公爵的家庭教师,从1764年起的年金300磅;(4)到亚当·斯密去世时,《道德情操论》出了六版,《国富论》出了五版,两部著作的出版和再版收入。可统计的四项收入加在一起数额巨大,巨大数额中的“很大一部分”也不在少数。要知道,亚当·斯密曾任教的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的年薪是30镑,加上学生的听课费等,年总收入在150至300镑之间。如果我们知道亚当·斯密终生生活俭朴,就更能体悟出他的可爱、可亲和可敬。
    看到上述事实的读者或许会感到疑惑: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定人性自私,在个人生活中又是如此地慷慨大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亚当·斯密确实认为人性自私,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还极力论证,同情他人也是人的本性。人是多面体,多种性质杂揉交织才是真实意义的人。亚当·斯密的行为表明,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只具有逻辑功能性质,由此出发方能理解人的市场经济行为。但是,要说自私是实体描述性的人具有的唯一性质,并把这种理解强加于亚当·斯密,实在是隔门缝看人,让亚当·斯密真实的形象扭曲变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