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赵怡青:寻找灵魂的归处——评《下半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文学》 赵怡青 参加讨论


    初读《下半城》,时间的错综给人一种直观上的凌乱感,但深入进去,就愈发惊叹作者在时间叙事方面的强大掌控力。小说在三个时间维度上自如地切换,并在平行发展与穿插回忆中,为我们呈现出一群都市中人十数年的生活景象及心境变迁。围绕着老慢失踪这个时间轴线,在“我”与昔日好友聚在一起商讨对策以及寻找老慢的这个过程中,几个曾经志同道合的媒体人如今与往昔的境况才连成了一条线,慢慢浮出水面,同时他们曾经生活的下半城,也成了与他们同呼吸的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小说全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为方便后面的叙述,以下第一人称叙述人为“K”),所涉及的人物大多都是“K”身边的朋友,他们活动的地方主要围绕在重庆主城及其周边,地名、街区、场所都几乎可以在重庆这片土地上找到对应之处,字里行间也有重庆方言的味道。这很容易给读者一种直观的感觉:这些都是真实的,是“k”的亲身经历。无疑,文本除了老慢的鬼魅经历有点让人顿觉不可思议,其他部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都是这么的近。阅读完这篇小说后,我无数次在精神疲乏、感觉厌倦之时,产生有一种冲动,我想去看看老慢所说的那个被遗落的世界、那个梦境一般的地方。如果真的有这个地方的存在,那么它的坐标距离我的坐标应该也不会超过五十公里。从一个读者的感性体验来讲,我的内心很难放弃对这个地方的幻想与憧憬。仅就此而言,这篇小说已经成功了。
    故事的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k”驱车来到离主城五十多公里的地方,这是老慢说的他死去的那个地方。“K”为寻找老慢而来,因为老慢失踪了。至于老慢去了哪里,为什么离开,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似乎没有人知道。老慢有种神秘的吸引力,他特立独行甚至于有些叛逆,他大概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任性和执念。有人会觉得他是个神经病,他竟然自己也要求被送进精神病院;他的生活看起来并不幸福,甚至有点乱糟糟;也有人觉得他怪可怜的。但他真的可怜么?“老慢”与“k”,谁才是“精神病人”,谁才是“正常人”?这是小说在行文中抛给读者的一个思考题,这也正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反思的地方。小说用重像的手法,很巧妙地将“老慢”与“k”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疑老慢就是“k”。他们是对立的个体,又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k”起早摸黑,坚守岗位,还要照顾家庭,买菜做饭,洗澡拖地,努力工作,围着领导打转……这仿佛就是“一地鸡毛”的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写照,是一个在都市打工的小人物都会经历的日常琐碎,这也是很多曾经怀揣理想的青年人最后都不可避免要踏上的生活轨道。而老慢始终是生活在都市之外的旁观者。他喜欢亲近自然、热爱底层人民,他真实,他炽热,他扛着自己的相机拍着自己心之所往的、触动灵魂的那个世界。老慢从不轻易为了生计、为了功利违逆自己内心的呼唤,自然他与这个主流社会格格不入。“k”习惯安稳也不愿变动,陷在生活的泥沼里不能自拔。“老慢”无拘无束、循着心中的理想游荡着、流浪着。小说中的“k”寻找“精神病人”老慢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另一个隐藏在“k”即“我”潜意识深处的自己。“老慢”是“我”被日复一日的“循规蹈矩”与“一地鸡毛”磨蚀掉的部分。失踪的是老慢,更是“k”自己,寻找老慢就是在寻找自我。“K”随着老慢的召唤来到了这个世外桃源,体验到了老慢所感受过的从未发生的愉快。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郊与一座繁华的城、一颗极度自由愉悦的灵魂与一个行尸走肉的城中人。朝哪里走才会幸福?小说无疑在一种鬼魅的气氛中为我们揭示了出来,“k”选择了前者——“在这里死去,也是一种极其幸福的选择。”他闭上了眼睛。但是回到现实层面,生活的无奈或是人性本身的弱点,使这种精神的追求只能永远成为普通人心灵深处隐隐的痛。
    “岁月是把杀猪刀”,也是“推土机”。从心怀理想到精神危机,就像曾经作为一群人梦想开始的地方而矗立的十八梯,在短短几年内就化为一座废墟。下半城是重庆的灵魂所在,是老重庆的记忆,是原生的重庆味儿。老慢习惯混迹在下半城鱼龙混杂的底层社会,他与下半城已然同呼吸共命运。解放碑步行街华丽丽地登场,与之相邻的十八梯注定免不了被一点点拆除。这座城市已经容不下“不相称”“有个性”的东西,最终都被规训成相似的模样,如一座座拔地而起高耸入天的楼房。一个拆旧城建新城的工程,无疑意味着一场“灵魂的拆迁”,象征着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在现实与虚构连接的地方,作者把笔触伸向了打工族与小人物的心灵深处,揭示出了他们内心隐秘的不结痂的伤疤。
    老慢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踪的,因为他无处可去了,他选择在那个曾经他无意闯入却让他流连忘返的荒郊去结束一切,那里人迹罕至,但那里生机勃勃,他在那里体会到了真正的愉快、真正的美、真正的幸福。“k”为了寻找老慢回到下半城,看到的是昔日生活场景的面目全非,“k”又循着老慢曾经的经历来到那个“童话世界”。在这里,才真正“寻找到了老慢”“寻找到了自己”。这里就是多年前,他们曾经一同走过但没有走通的古道,当时只有老慢一个人勇敢地去探索了这条路的奥秘,“k”与其他几个同伴都与这片精神乐土擦肩而过。
    在浩浩荡荡的“拆迁”大潮中,十八梯没有例外,下半城没有幸免,只有这条古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如此寂静安详,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这条路是通向过去的路。它确实也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来到这里的人,在镜中看到了自己本真的模样,也看到了自己过往的被丢弃的理想。这确如老慢所说,死而复生,仿佛经历了一场新的生命蜕变。小说最后用看似魔幻的视角,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通往精神世界深处的桥梁。拆迁过后总要新建,这个缝隙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的生活有所盼、有所念,让我们心中的美好还留有不至磨灭的可能性。也许人面对终极难题不是贫穷,不是疾病,不是一切可以诉诸有形之物的缺乏,而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栖息之处。一段故事不一定能轻而易举地为一个迷失的人建造一座精神家园,但却可以让身陷囹圄而不自知的人意识到精神构建的必要。的的确确,它或轻或重地拨动了我们每个个体精神深处那一根本就不安的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