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南方都市报》:历史学家做普及工作不是什么丢份儿的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类别: 作者: 原创 浏览量: 93发布时间:2009-08-30
    版次:GB22 版名:阅读周刊 访谈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秦始皇的父亲是谁?他的皇后为什么不为人所知?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身上充满了蹊跷的迷局。被称为“历史学界福尔摩斯”的李开元教授认为,“笼罩在秦始皇身上的重重迷雾,千百年来,积淀成了一连串的历史疑案”,如何来解开迷局,这一难题摆在了历史学家面前。
    

    《秦始皇的秘密》,李开元著,中华书局2009年7月版,27.00元。
    秦始皇的父亲是谁?他的皇后为什么不为人所知?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身上充满了蹊跷的迷局。被称为“历史学界福尔摩斯”的李开元教授认为,“笼罩在秦始皇身上的重重迷雾,千百年来,积淀成了一连串的历史疑案”,如何来解开迷局,这一难题摆在了历史学家面前。
    李开元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在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供职于日本就实大学。在其新作《秦始皇的秘密》一书中,他像一名历史侦探,通读史料后,将所有证据进行“合理地联系”,形成了一个相关的证据链,由此重建案发过程。李开元说,刑警侦探破解的是现在的疑案,破解古代疑案的历史学家应该就是历史侦探,“同刑警破案一样,在破案过程中充满了惊险、刺激,还有乐趣”。
    在该书中,历史侦探李开元以法律鉴定、医学鉴定以及寻找第三条证据等严密的推理来破解迷局。在李开元眼中,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胡适先生,可以称为侦探局的老局长。不过,他认为,历史推理并没有在中国大胆地延续下去,李开元对此颇为自负地说,“可以肯定,我是以此方式写作、并推导出新结论的第一人”。
    让自己置身于案发现场
    南方都市报:这本书从秦始皇的生父之谜、弟弟与假父的故事、寻找表叔昌平君以及后宫谜团展开,为什么会选择秦始皇的家族生活以及外戚网络入手来开始你的侦查?
    李开元:我在研究中发现,秦始皇的亲族关系一直是一桩疑案,司马迁写《外戚世家》是从西汉开始的,外戚对于秦汉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影响,但因为史料的缺失,司马迁没有对此涉及。在《外戚世家》中,司马迁就写道:“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而不记焉。”他这是说,秦以前的历代外戚,由于史料缺乏,已经无法作详细而系统的记叙了。后来的历史学家也面临和司马迁同样的问题,对秦始皇的研究,也就在这里遇到困难和障碍,没有继续推进下去。
    但是,要了解秦始皇,“用亲”和“用贤”两个角度是相当关键的,怎样突破目前的问题?我想现在有了大量的出土文物,我们在方法上也应该有所调整,有所突破。我的方法就是从间接的、和秦始皇有关联的材料入手,了解在亲族关系网中的秦始皇,在直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搜寻间接的旁证,然后,运用联想和推测来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南方都市报:这可以理解为是你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特殊方法?
    李开元:对,我的方法在历史研究中是比较特殊,甚至有点另类。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方法?我最初接触到的是秦始皇的生世问题,大家都知道他姓嬴,名政,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说他应该叫吕政,是大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可以说秦始皇的出生问题是一件两千年来的无头案。沿着这个问题继续追究下去,就发现要弄清楚秦始皇的生父问题,还要对秦始皇的整个家族情况进行彻底地追查;在追查中,更为蹊跷的是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又是谁?
    一个问题扣着一个问题,是一连串的历史疑案,这让我发觉秦始皇这个人物的基本事实都是不清楚的。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历史学家应该怎么办?是依然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还是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可以说古代史研究中点滴史料和无穷史实之间有很大的落差,我就想到能不能用一种推理的方式,将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类似于现实中的侦探破案,根据现场留下的指纹、脚印、头发等证据复原案发的现场?我在这本书中做了一次尝试,让自己置身于案发现场体验推理的乐趣。
    用史料去推断已经消失的历史事实
    南方都市报:对史料的串联使用,应该涉及到一个怎样读史料的问题,对此你有没有一些心得?
    李开元:尽管我强调观念上要突破,要大胆,但是对史料的处理,一定要小心谨慎,史料的解释度也是比较小的,一定要准确,这是应该严格坚持的原则和研究起点。可以说对于秦始皇的研究,我是建立在掌握和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就会有怎样用史料复活历史的新问题。我认为应该做一个立体性的联想,以前史书上没有直接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用间接的材料,做广泛的联想,推想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我不能说我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个最终的结论,以后发现了新的材料,你可以证明我的结论,也可以证伪我的结论,但我认为有一个结论,总比完全没有结论、充满谜团要好,起码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
    不过,对史料的解读要有一个度,不能超越了有一个界限,准确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准确地解读,也需要敏锐的、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要相信这种方式能够把很多没有明确讲出来的历史事实,以合理的方式推测出来。实际上考据学的基本思路就是推理,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日本的推理小说与清代的考据之学———一种文化比较”的文章,周先生提出推理小说与考据学有相通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周先生的文章加深了我的感悟。
    南方都市报:历史考据与历史推理,在你的写作中这两种工作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不同体验?
    李开元:历史考据主要是在史料学领域做的,是史料之间的互相印证,没有用史料去推断事实,考据的范围比较有限,跨度小。而历史推理,是用史料去推断很遥远的、已经消失的历史事实。从这一点上而言,历史推理和历史考据有比较大的差异,历史推理的跨度更大一些,也更为大胆,历史推理的风险也正在于此,跨度大,出现偏差的可能也会比较大。但是,如果我的推测是在掌握现有材料的情况下来实施的,它向真相逼近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因为历史是无法验证的,历史学家要么沉默不语,要么选择去探索一种可能性。
    对秦始皇的研究需要推倒重来
    南方都市报:两年以前,你出版了《复活的历史》一书,现在推出《秦始皇的秘密》,秦始皇这个人物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李开元:最吸引我的是他的生存环境。作为世袭政权,他的环境提供了他成长、即位以及后来统一中国的可能性,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来看,他是一个横空出世的皇帝,一下子就统一了天下,他和旧有的秦国500年来浓郁的王系世家和外戚网络是脱离开的。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他是一个没有生活背景的人物,后来涉及到他的皇后是谁,他的祖母、表叔都构成了秦始皇的密码。
    其中的原因,应该包括材料的消失和史书的篡改,即使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在我看来也是一篇存疑的文章。秦始皇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人物,汉武帝之后,新的王朝要革秦王朝的命,允许和鼓励社会舆论对秦始皇进行大规模的歪曲。当我将所有关于秦始皇的史料仔细地过了目,将有关的主要研究论著浏览过后,发现秦始皇是一个被严重误读的人物,有关他的一生,迷雾重重。
    秦始皇“众所周知”的暴君形象,在我看来,也是值得怀疑的。他是一个夺权以后,没有诛杀过任何功臣的皇帝,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现在正在写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后,连萧何这样完全不掌握兵权的文人也都是粗暴对待。秦始皇对待他的母亲的态度也是非常慎重和明智的,这些在史书中并没有直接的记载,我只能从他和华阳太后的关系、和昌平君的关系上看出来。我认为对秦始皇的研究,是需要推倒重来的,我用了很多间接的材料,比以前支撑成见的材料更有力,我可以非常自负地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是完全建立在多年的学术积累的基础上。
    (史料+文物+考察)×(推理+联想+情感)=历史真相
    南方都市报:你这本书的编辑徐卫东曾经总结出了一条“李开元复活历史公式”:(史料+文物+考察)×(推理+联想+情感)=历史真相。我了解到你爱读侦探小说,这次写作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一次体验?
    李开元:我曾经想过放弃这次写作,当我试图学习侦探小说的手法,设计一位像侦探一样的历史学家,像破解一个个的迷局来推进这本书,我的写作也面临困难,我很难摆脱我的专家身份,可以说我对秦始皇的研究是站在前沿的,写专业文章,对我而言并不是问题,但是怎样将历史研究的成果以最浅显、易读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费了很大劲。在此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媒体的约稿让我逼迫自己使曾经搁置起来的历史推理小说在我心中死灰复燃,当我用一种破案的形式写了出来,获得了很轻松的感觉,尽管我认为后半部分依然太严肃。我希望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南方都市报:你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并在日本的大学任教,你的历史推理写作是否和你的学术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李开元:可以这样说。在这本书中,我将历史分为四类,第一历史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往事,第二历史是口述、文字记录以及遗物留存等被称之为史料的部分,第三历史是根据史料编撰的历史著作,三个历史构筑了历史学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演义、戏说历史是属于第四历史,历史学是一个3+N的模式。目前在国内出现的历史热,实际上大多是属于第四历史,这样的历史传播就必然有误传和误导的问题。第四历史去将历史进行有趣的演绎,固然很好,如果有历史学家的介入,让历史从专业领域向大众群体发散,在不违背历史真相的前提下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给读者,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我在这本书中就是做这样的尝试,也是在做一个在历史学家眼中比较妥协的工作。
    我在日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情,写侦探小说的名家,他们不但用古代史为题材写侦探小说,有些人还直接介入到古代史的研究中,这样的文章就从专业限制中跳了出来。日本历史研究的亲民性比较明显,历史学家被认为是一个职业集团,他们会做专业的学术研究,也会做普及的工作,这并不是什么丢份儿的事情,如果历史学家不去介绍历史,让一些演义、评说、戏说型的电视剧来介绍历史,那等于是历史学家放弃了自己的职守。我认为学术也要有公益性的一面,民主社会就是一般民众有文化需要,学者们就要为他们服务。本报记者钟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