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碎碎:不打自招的光芒——邵丽其人及系列作品漫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青年报 碎碎 参加讨论


    
    
    应该承认,一个女人看另一个女人,不管后者有着怎样的成就与光环,最常用最主要的标准依然是:美,或者不美。在我眼里,邵丽这个名字前后没有著名作家或作协主席这个前缀后缀,而只有一个定语:美人儿。在我们眼里,她就是美人儿邵丽。
    这么说她也许很俗。但谁又免得了以貌取人的通病呢。何况林肯说过,一个人40岁之前的样子由父母负责,40岁之后的样子由他自己负责。那无疑是说,一个人的容貌怎么样,美还是不美,都在诠释着这个人的内心风景,与生命修为。所以40岁之后的邵丽,在我们心里还是美人儿,其实也早超越了容貌本身这回事。
    作为编辑,我编过她的几本书。进入一个人的作品就是进入一个人的内心。所以可以自作多情地以为,相当近距离地感受过她。也曾应她之邀,为她的小说集《迷离》写序。其实与她交厚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很多,都是在当今文坛红透半边天、极有话语权的,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偏偏认定了让我写。她是水瓶座的,水瓶座的人喜欢反习俗,不好按常理出牌,说话做事全凭自己的兴趣,头脑中永远闪烁着新奇古怪的念头,所以我只能把她这种奇怪选择,理解成水瓶座的典型表现。
    安小卉是个生活中多少有点儿迷离的女人。不是神秘的那种迷,也不是故意踩在人生边上的那种离,而是种天然,用纯粹和纯情都不太合适。反正生活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她好像对一切都不着力。
    这是她在小说《迷离》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安小卉,与我心目中的她颇有些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的自传,因为作家在他的每部作品里都倾注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感受,他塑造的种种人物可能都是他自己的某种化身——反正我就是喜欢这样简单粗暴的对号入座。我眼中的邵丽,或者说生活中的她,也正是像安小卉那样对世界颇有迷离感的,不着力不用劲儿的人。每次和邵丽见面,都极少听她谈及她某个作品,她创作的甘苦,她写作中的困顿与纠结。那些文艺女中青年真真假假的文艺病,在她那里很难见到。她倒是和我们谈及她的亲人,她刚做的指甲,她有点问题的颈椎,她好练的瑜伽动作,她喜欢烧的某道菜。好像一放下手中的笔,她就能干净彻底地从文学世界中跳脱,一头扎进比小说更加汹涌澎湃、活色生香的生活本身。
    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才能摆正写作的位置;一个把生活掰扯得七荤八素的人,她的写作成就再高其人生的意义也很可疑,邵丽显然参透了这一点。我们眼中的她,简单,率性,感性而又可爱。她简直单纯得令人不解。或许她是懒得矫情也不屑于矫情的?我甚至怀疑她都没有能力矫情。因为不论是在台上还是台下,在看似隆重浩大的公共场合还是极具私人性的饭桌茶室,她看起来都一样的自然通透,不善拿捏,常常还带着点柔弱女人的迷离感与无力感。好像她都不会为自己披上一件充分社会化的外衣。
    有好几次,和她在一起聚会吃饭,我们几个女人都很松弛也很疯癫,很放肆也很痛快,总能收获一浪高过一浪的欢乐。那是女人之间的情意,与懂得。或许也是因为邵丽的简单,放纵了我们的简单。因为邵丽的敞开,造就了我们的敞开。因为邵丽的柔软,催生了我们的柔软。我们从没把她当成高高在上的作协主席,而是把她当成一个女人。一个身心简单,不会强悍,不会精明,从不虚饰,从不放诞,并不高于和大于我们的女人。她甚至能让人觉出她是生活能力并不高的,喜欢谁讨厌谁都挂在脸上不加掩饰的女人。
    她如此简单却又如此成功和漂亮,她的不打自招的光芒,她绝不拖泥带水的透明,常常让人羡慕嫉妒恨。可是又很难恨得起来。因为看起来,似乎那一切光环和辉煌、好事和快事都与她无关。她活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作品发得满天飞,各种文学奖拿到手软,可是她那种寡淡无谓的态度,仿佛生来如此,仿佛那就是自然本身。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得来全不费功夫。她颠覆了我对成功女人的想象。
    原以为成功女人都是那种过度精明,滴水不漏,气场强大,咄咄逼人式的。不能想象也有邵丽这种波澜不兴,浑然不觉,月光一样温软和煦又与世无争的。有时又觉得,她像一个被生活宠溺的孩子。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感觉稀松平常,却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是别人眼里的稀世珍宝。她就那么暴殄天物着,却又一派无辜。
    总之,她这个人,她的心性她的作派她的活法,都是我们眼里的异数。
    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他的修为。我想这是邵丽天然的简单和善良,天然的从容与慧根,为她赢得了这一切。真应了那句话: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
    在我看来,她的小说也有着水瓶座一样的特别:特别的气息,特别的味道,特别的干净,特别的节制。她笔下的人物,没有夸张泛滥的情感,没有哭天喊地的情绪,没有撕心裂肺的激烈。就像她的文字,没有花团锦簇的铺张,没有自我膨胀的虚饰。她文中的叙事者,始终都是中性的姿态,完全见不到美女作家常有的自怜自恋自我放大。这使她小说的气象和格局显得异常开阔,异常豁亮,却又自有一种不动声色的通透。
    她笔下的人物,在生存面前也会有隐而不发的疼痛,有无可言说的感伤,有无枝可栖的茫然,却大都可以自己咽自己扛。心碎之后,必须自愈,这是她赋予他们的一种精神上的自足与庄严。这些人物,始终都是有光的,是那种内心深处不可侵犯、令人动容的光辉,他们最后总能找到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解的办法。这是作者以隐忍的姿态,给人以绝望中的希望。不管是看起来过得不错的“寂寞的汤丹”,市长夫人安小卉;还是深圳天王大厦的保洁员马兰花;做家政的姚水芹;还是“河边的钟子”,中年遭遇丈夫离弃的凰。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如何被践踏被粉碎,他们都还是要一往无前地活着,并且,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撑,让自己活出美好、尊严与光亮:
    马兰花仍然端坐在深圳一间茶馆里喝茶,她今天要的是一杯柠檬红茶,虽然是最便宜的一种,但便宜得很得体,绝不会让喝茶的人显得寒酸。马兰花喝茶的那一刻,目光温柔动人,甚至洋溢着愉快的光彩。怀着期待的女人都会是这样的。
    邵丽最近的一部长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生存质量》。我感觉它更像是作者的心灵自述。她把读者当作可以恳谈,可以倾诉的对象,把自己坦然打开。打开自己身上的光芒也打开内心的阴影,打开自己人生的幸福也打开命运给予的羞辱,这是她对自己几十年人生的清点、还原和透视,也包括对自己亲人人生的一种检视。上下纵贯几代人,因此有了一种时间的纵深感,历史的延伸感。她絮絮叨叨地自说自话,以无限敞开的姿态,与自己的人生际遇,与世界,与命运给予的一切握手言和。这是一次贴心贴肺的写作,贴心贴肺的自我披沥。
    记得有次聚会,面对饭桌前的红男绿女,她说自己现在“已经一点荷尔蒙也没有了”。她说这话的表情,平静而又自然,既像是自嘲的打趣,又像是娇嗔的幽怨,又像是有了一种终于超越和战胜了时间的心理优越感。那意思是,没有荷尔蒙了,荷尔蒙也不会拿我怎么样了,那不是一种巨大的解脱和解放么?!那晚她的脸色看起来格外滋润,灼灼其华的样子,让人很难相信她这种说法。于是我对她,也对桌上与她一样同处盛年的两位男士打趣道:你是说没有能让你荷尔蒙飙升的男人吗?其实我当时还想置疑的是,没有了荷尔蒙的写作,还能是好的、充分的写作吗?记得美国有句谚语云:不好色的总统不是好总统。但是,在看了她的《我的生存质量》之后,我感觉这确是一部荷尔蒙沉潜的写作。因为荷尔蒙的隐遁,她完全消弭了岁月的火气,文字变得格外温润通灵。
    世事,人心,还有她并不回避的官场风云和官场智慧,都在她从容的叙事中优雅呈现,摇曳生姿。她不是正面地、直接地描写那些前仆后继的生活洪流,而是经过了内心反刍,以岁月沉淀之后回望的姿态,这样的叙事因此变得意蕴悠长,耐人寻味。正是这种拉开了距离,有了距离感之后的审视,使小说获得了一种质地卓异的陌生感,亦很好地传递了那种时光流转、命运变节的恍惚感。
    “我”、敬川、金地、苏天明和幺幺,这些小说里的人物,都笼罩在这亦真亦幻、虚实相间的叙事中,犹如清晨雾气弥漫的丛林,光影斑驳,气象万千,有了复调小说的性质。在形式上,这部长篇不分章节,没有章节标题,我把它理解成叙事者拒绝命名,故意以一种貌似含混和暧昧的态度,让叙述看似漫不经心地旁逸斜出,却又收放自如,开阖有度。使得这本书格外耐看——没有了荷尔蒙的写作,或许不那么好看,但是非常耐看。而耐看,比那种一望到底的好看更难做到。比如书的最后写到:
    经历了这么多,还有什么疙瘩没解开呢?如果你觉得生命是值得珍惜的话,那你至少应该懂得,你的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正好——刚刚好,享你该享的,受你该受的,不多不少。所有的执着都是为了放弃,所有的放弃都是因为曾经太执着。得到了,只是给你一个失去的机会;失去了,你才知道你的生命在什么地方有意义——就像许多事情一样,只有失去了,你才知道曾经拥有过。
    至此,“我”终于和“我”的一切和解,对“我”的一切心平气和地照单全收,包括一切荣光,一切屈辱,一切痛楚,和痛楚过后的快慰。并在这样的意义上,获得幸福。所谓幸福,从来不是一个人拥有了什么,拥有的多少,而不过在于,她拥有感知幸福,与让自己领略幸福的能力。
    如邵丽所说,试图述说别人,是一件十分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常常令我们非常沮丧。而我想以此拙文切中邵丽其人其文的精髓与神韵,也无疑是注定失败的事。这是我,在写她之前就陷入的焦虑。好在,在邵丽面前,我习惯了说话随兴而至,没轻没重,因为,她永远愿意给你这样说话的权利。
    (碎碎,原名杨莉,青年作家,出版社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