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品三希: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高森 参加讨论


    
    中秋帖 王献之
    用于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和批阅奏章的西暖阁,坐落于养心殿院内。西暖阁在当时被称为温室,其内有一间小小的书斋雅室,这里曾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书房。步入此阁,质朴无华,淡淡书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就是悬挂在墙上的乾隆皇帝题写的“三希堂”匾额,两侧附有“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雅联。室内四壁紧凑,光线充裕,墨香神清,陈设古朴幽雅,有精致古玩艺术品和文房工具等,墙壁上还搁置了很多楠木小匣,内藏有《三希堂法帖》 ,在高雅与精致的狭小空间,散发着浓郁的书卷之气,看罢便令人觉得气定神闲,豁然开朗。这就是古今文人墨客所向往的书屋——三希堂。
    据弘历《三希堂记》中记载:“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近又得王珣《伯远帖》 ,皆稀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 ,以藏之。然吾之以三希名堂者,亦非仅为藏帖也。则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由此可知,乾隆皇帝定此小阁,本意为广征博取历代经典法帖,综百人而集其成,追“二王”之精粹;并嘱内务府御书处镌刻、碑拓所藏法帖,刻工精致细腻,依稀可见笔墨的燥润之气。
    快雪时晴洵书圣,中秋姿媚中藏筋。伯远一帖推后劲,遒逸自足追前尘。此段诗句节选自乾隆皇帝复命词臣沈德潜撰并书的《三希堂歌》 ,此诗现悬挂于三希堂。 《三希堂法帖》的精华在于“三希” ,这是乾隆皇帝标榜晋人的审美取向,追求魏晋玄学之风,使得当时的文人向往自由洒脱、返璞归真的天性。艺术的美,不仅仅是技能运用的巧妙,更多是作品背后所具有的文化韵味,真诚、纯粹、生机无限。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这是传为王羲之所书写的《快雪时晴帖》 ,它1949年被带去了台湾,从此“定居”彼岸。此帖话语间,逸少先生借景抒情,描述了大雪初晴,寄托了一种对朋友的问候和思念。全篇行文流畅,笔墨醇熟,点画圆劲丰腴,锋藏于线条之中而不显,如简短的几句文字,恰如其分地影射出自我郁结、想去表达却又不想过多赘述的情感。矛盾之间,书达文意。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被誉称“一笔书”的《中秋帖》因文有残缺,不便句读,传为宋人米芾临书王献之的。此帖在民国时期流失民间,1951年底,包括此帖在内的一些法帖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典当期将满时,周恩来总理听说外国人有意购藏,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并归藏于故宫博物院,我们才有幸再次观赏这法书真迹。此帖书法纵逸豪放,正如《书断》中所说的“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字势连绵,极具法度。此文表达了一种催人回家团圆,共度中秋,对亲友的怀念之情。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伯远帖》是王珣写给在临海郡为官堂弟王穆的一封家书,被称为“ ‘三希’之稀” ,得于为王珣真迹的缘故,此帖留存至今,弥补了魏晋王氏一族真迹缺失的遗憾,也窥见了晋人笔墨的风范。作品内容表达了王珣怀念与堂弟的年少友谊,虽被委命为豫章太守,然自想寄情山水,志在优游,故而心怀往事,书此小札,以告述。此帖潇洒古澹,点画灵动,行笔自然流畅,字势顾盼,古色照人,完全融合了东晋名士的寄情风流,姚鼐在评论此帖时这样说:“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 ,蕴含着其自由无为的人生观。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在近代的战乱中,经历了颠沛流离, 《中秋帖》与《伯远帖》在遭遇动荡离宫之后,四易其主,最终在27年之后于1951年又归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而命运多舛的《快雪时晴帖》最终漂泊了大半个中国,流落至千里之外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现如今,三希堂依旧面貌未变,而世传的“三希”法帖却无法再聚首,南北遥望,惺惺相惜,相互思念,不禁令人慨叹。2010年,在海峡两岸授权之下,让有三百年历史的古书画老字号——荣宝斋,采用高仿工艺,原作规制,实现“三希”的重聚,终得安慰。
    时至今日,无论是北京故宫还是台北“故宫”关于三希堂的记述,都以藏有历代名家书法碑帖近万幅而闻名于世,不乏精品之作,虽然以极具代表性的三件稀世珍宝得名,却凸显出此名由来的可贵之处。至18世纪中叶,这里已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134人,墨迹340件以及拓本495种;后又挑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并摹刻于石上。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规模,并流传至今。法帖原刻石现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 ,留给我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更多是内心的一种启迪。当你徜徉于羊肠小道,望向远处,看到的似乎是一条忽明忽暗的光线,殊不知它带给我们的是方向和动力。让你在顺着光线前行,不仅仅是感受到了路的崎岖,以及两侧墙体的斑驳,更重要的是去体会这其中蕴藏着建造者的心思,“三希”也正需要我们去深深领悟其中的魅力,不只是它的技能和影响力。古人留给我们太多有价值的东西,而我们需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个过程得到财富。三希堂给予我们太多的思考,不仅仅是这三件稀世珍宝,还有更多的碑帖去好好品读,享受其中的乐趣,即使有讹误、有残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