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傅小平:《出家》,一种“逃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傅小平 参加讨论


    一个不信佛的年轻作家,怎么就写了一部有关信佛的长篇小说?这看似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汪曾祺不信佛,不也写了《受戒》?他要信了佛,反倒有可能写不出这般有声有色的小说了。
    但要当真一点都不觉奇怪,那只能说你钝感力太强。要知道,宗教毕竟不同于从经验到经验的谈恋爱,它涉及超验的维度。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要是对它没有理解,宗教对你来说就可能是不可理解、玄而又玄的另外一个世界。再说,设想一下,要是把《受戒》扩展成一个十万字出头的长篇,即使对汪曾祺这样的文章高手也会是不小的挑战吧。
    话说回来,要把信佛这事想得太玄,那又是走入另一个极端了。因为信佛者,不会都是玄奘那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求取真经。而中国式的“出家”,居多是普通人由心而发的一种寄托,一种倾情。如此,所谓出家,更像是回另一个家。所谓皈依,更像是逃离,而且有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逃离。
    这就能理解为何不信佛的张忌,能写出《出家》这么一部小说了。能写出,也不代表容易写。要我说,张忌选了一个讨巧的题材的同时,实际上也选了一个有难度的题材。难就难在里面的主人公方泉,本就一俗人,你甚至不能说他有多少慧根,他怎么就由最初的迫于生计做空班,到最后真正出家了呢?他怎么就能由懵懂到慢慢开悟,到进入那个超验的世界了呢?那自然是因了很多机缘的,而这些机缘又几乎都是由现实推动的。你要仔细感觉,方泉的出家一直有那么点被动的意思,到末了才像是灵机一动似的主动了起来。而他的主动,还多少源于曾作为他的阿宏叔的护法,而后又选择离开他的周郁的推动。要知道,正是阿宏叔有意无意引领方泉进入了佛门世界。这里面是不是包含了一点反讽的色彩?
    反正方泉就那么顺理成章地出家了,他广净师父的法名都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像是有那么点儿拿破仑式自我“加冕”的意思。不能不说,这顺理成章里,蕴含了张忌的真功夫。他梗着劲儿,把“出家”这么个有点神秘,也为一般人抗拒的事,写得这么日常,因为太日常了,打破了你对传奇故事的奢望,你甚至会感到有点失望。但你不能不承认,或许中国式的信佛就这么日常,日常到让你感觉,只要在哪儿顺路拐个弯,你就能到达那信佛的所在了。
    还真是说准了,方泉最后出家的寺庙,离他俗世的家确乎没有多远。我想起霍桑写的一篇小说《威克菲尔德》,说的是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男人,有一天离家出走了,他在离家很近的街上租了房子,这一住就是二十年。然而有那么一天,他晚上不声不响踏进家门,像是从来没离开过家。我想,方泉出家了,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也因为某种机缘,一声不响就回家了呢?这事我说了不算,张忌说了也未必能算,还是留给你自己去想象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