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炜:《哭泣的半岛》,故乡的消失与重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张炜 参加讨论


    
    胡烟出生在山东屺山母岛,与连接了我少年时期生活的林野,二者直线距离大约只有20里。那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海的半岛,宛如一只长柄勺伸向渤海。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水质清净,沙滩白细平缓,是最好的养生地。相传,元末明初之时,大将军胡大海由于长年带兵随朱元璋征战杀伐,便把老母亲寄养安置在这个岛上,“屺山母”(寄母)一名即由此而来。
    屺山母岛的确有很多人姓胡,或许都是胡将军的后裔。胡烟从渔村走向北京,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并做了报社编辑。多年来她采访了大量文化人物,书写了近百万字的访谈文章。她眷念家乡,以敏锐的目光,回望半岛人的生存,记录了故乡消失与重生的过程。散文集《哭泣的半岛》,既是她对故乡的情感回馈,也是她厚积薄发的文学成果。
    胡烟的文字充满爱。她爱大海,爱家乡,爱海边的人。她与屺山母岛一同欢乐一同悲伤。裸露的礁石,无垠的海滩,荒蛮的山野,白细的沙子,鲜活的生物,奔跑的禽鸟,一并汇入其笔下。
    爱如银线穿珠,形成了《哭泣的半岛》。大海与人共同构成了书的主角。胡烟的文字中活跃着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以血肉爱恨演奏出一曲半岛交响。
    胡烟笔下的人物大都生活在最底层,他们世代以赶海为生,于惊涛骇浪中繁衍生息。这些半岛人厚道善良,如“父亲”爱惜生灵,打到小鱼小虾会放归大海,捕到大螃蟹,也会放归大海,说:“小鱼小虾正在生长,大鱼大蟹长大不易。”外地杀人犯跑到北山跳海,正在驾船的“爷爷”二话不说跳进海里将他救出……这些海与人的画面真挚感人,给人以异样的温暖。
    《哭泣的半岛》的另一个主角是动物。在胡烟笔下,狗、狐狸、刺猬、黄鼬等,都是有灵性有情感的美物。半岛人都姓胡,“胡”“狐”同音,因此大家对狐狸格外亲近敬畏,称之为“狐仙”。传说狐仙法力高强,可幻化成人形。半岛上的狐狸会嫁女,会取水,会站在房顶上集体跳舞……书中讲述的“狗偷肉吃”、“狐狸压水”、“刺猥脱逃”等故事,融传说、亲情、智慧于一体,阳光正义,颇得《聊斋》神韵。
    这是一部饱含海水咸味、弥漫泥土芳香的屺山母风情画,是原汁原味的渔村生活图景。
    胡烟的文笔游刃有余、朴实灵动、诙谐幽默。儿时趣事、家中琐事、半岛大事,她皆信手拈来,一吐为快,成为笔下的话题和说辞,读来令人欲罢不能。如《黄鼠狼报仇》:“大黄狗有半个人高,年富力强,从南院窜到北院,来回跳腾着,像是巡视,也像是发泄过剩的精力。”再如《我弟》:“我弟学武术,一学五六年,回家练个后空翻,算是向我爸汇报工作。”又如《小姨》:“记忆里,小姨家的门是黑的,抑或是深紫的,幽闭了一院子的秘密。”
    我读这些文字,体味到的是半岛之美。我相信一个异乡读者,也一定会被半岛之美深深地打动,并心向往之。
    但遗憾的是,宁静的半岛已经消失了。胡烟眷念故乡,企盼半岛重生。所以,读她笔下爱恨交织的文字,更有了别样的况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