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将经典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我的亲子共读经验之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读书频 张贵勇 参加讨论

    是啊,总有一天,我将离开小伙、离开尘世,我希望他能在那些经典的故事里想起我——知道我是多么多么地爱他。
    同事说,他们亲子共读时,孩子特喜欢把自己编进故事书里,成为书中的主人公之一。我偶尔也把我家小伙编进曲折的情节里,但他显然不热衷做主角,更喜欢以旁观者的角度加以审视,然后评头论足一番:“这个故事啊,我觉得,有点……爸爸,你说呢?”
    对此,我只能武断地认为,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有太多的不相似。
    不过,我喜欢凡事儿子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有主见,有自主意识,才是一个人逐渐成长的标志。啃老族与其说是在能力上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如说是自主意识的缺陷。一个人思想上立不起来,整个人势必松松垮垮的。于是,阅读过程中,期待小伙有所问。
    例如,上幼儿园那会儿,给儿子读黑川光广的“恐龙大陆”系列。书很不错,插图和故事都很讲究,附后的恐龙百科知识也很严谨,没有粗制滥造的科普的“破腚百出”。读着读着,小伙问我:爸爸,那种植食恐龙你说是副栉龙,为什么李逸凡和刘兴楠总说什么副节龙啊。告诉他:“副栉龙是对的,栉是鳞次栉比的栉(尽管他听不明白这句成语),明天你就告诉他们,‘节’的叫法不对,你的读音才正确。”“嗯。爸爸,你真厉害,怎么什么都知道!”
    有时,还会和小伙就某个论题讨论一番,于交锋中让我对故事以及他的个性有更深的了解。就像读旁帝“大翅膀”系列中的《小太阳丑八怪》,儿子认为,丑八怪的父母把丑八怪关进厨房,甚至堵上厨房的门是不对的。我觉得,前提是丑八怪做了很多让父母心烦的事情,是丑八怪错在先,不能完全怪父母。小伙反驳:“孩子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也应该原谅,他们是小孩嘛。”“那是小孩子就必须原谅吗?”“当然了,你们大人有时候还犯错呢!”
    儿子的一席争辩,让我感触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真的——还小。回想自己曾严厉地体罚过他,一下子心生无限内疚,差一点儿就像丑八怪的父母一样泪流成河,或者郭敬明那样“我的悲伤逆流成河”。
    确实该换个思维对待孩子了。以前总以为给儿子读故事,是在单向地类似施舍一样的教他知识。但在亲子共读中,渐渐发现,阅读也是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白。读完《沙漠里的动物王国》,才知原来火龙果是仙人掌的果实,仙人掌不只生活在沙漠里,里面还可能住着啄木鸟,最大的仙人柱能有15米高;读完《想要飞行的小企鹅》,才知孵蛋的任务原来是企鹅爸爸来完成的,就像海马爸爸长着育儿袋。他们靠唱歌来吸引和辨别自己的宝宝。读《坏脾气的章鱼》,才知道雄章鱼完成交配是要牺牲第三条右腕的,不过还能重新长出来。还有,章鱼最喜欢钻进小瓶子里,而渔人就是借助瓶子来捕捉章鱼的。
    读完书,小伙高兴得手舞足蹈,尽兴而去。我也觉得——大自然真的很奇妙。如果一直这样读下去,自己也许能参加王小丫的开心辞典节目,没准拿个大奖呢。
    而且,亲子共读也不只是教孩子道理,相反是让成人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孩子。事实证明,在图画书面前,成人往往没有孩子那般深刻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例如,旁帝的“面具小鸡布莱兹”系列中,《小鸡的一千个秘密》我就没看懂,到头来不得不让小伙帮忙分析和解释一下。那本《好大好大一棵树》我也没理解作者的意图,是小伙帮我“诠释”了一遍,尽管也难圆其说。不过,读《小太阳丑八怪》,小伙证明了自己出色的观察能力:丑八怪最开始呼出的黑黑的气体,从有了小闹钟的朋友后,渐渐没有了;从太空回来后丑八怪的身后一直有个小太阳陪伴着他。我仔细对照了画面,他真是看对了。
    难怪有人说,伟大的作者,没有什么能束缚他的想象力。而旁帝无疑是最理解孩子、最贴近孩子、最伟大的作者之一,因为他的图画书想象力始终无边盛开。与之相比,我们这些成人不敢不愿也不去展开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一旦遭遇无拘无束的童真,立刻衬出我们头脑里的“小”来。
    小伙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意识到只靠睡前读故事,一是时间太短,讲不了太多,二是阅读题材有限,兴奋过度彻夜难免。于是,平时或周末带儿子外出时,也带上一本书。有段时间,他的游泳课改在奋斗小学,于是一上地铁就开始给他讲,讲完了也基本到站了。
    《松鼠先生和月亮》、《憋不住了,真的憋不住了》、《怪兽出没的地方》、《好饿的毛毛虫》、《月光男孩》、《拇指姑娘》、《蜗牛的长腿》、“贝贝熊”系列等,就是这样讲完的。一次带了一本《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讲到书中松鼠和熊都没有见过雪,只知道雪是白白的、软软的,于是把白色的臭袜子当作雪时,儿子乐不可支,笑得天花乱坠,以至于整个车厢的人都像看外星人似的看我们,搞得我这个有着健全心智的成年人很不好意思。
    偶尔在周末参加出版社举行的新书发布会,在西单图书大厦或中关村图书大厦。心血来潮,就带着儿子去。采访结束,就去童书专区转转。发现他对那些很经典的书,像“丁丁历险记”系列、《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海底的秘密》等经典书不是很感兴趣,拿在手里的往往是奥特曼,尤其喜欢里面的故事、大迷宫、找不同等。找个僻静的角落,两人挤在一起。给他读上几本后再买上几本。有时候,还没到家,就读完了。
    有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倒觉得,书买回家里,随意翻看才是一种享受。内在里还有一点私心,我希望,长大的小伙依然喜欢这些故事,或者再拿起这些花花绿绿的图画书时,能想起其中美好的故事,以及他的爸爸给他读故事的那些美好时光。
    是啊,总有一天,我将离开小伙、离开尘世,我希望他能在那些经典的故事里想起我——知道我是多么多么地爱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